中字幕视频在线永久在线观看免费,亚洲av色香蕉一区二区蜜桃小说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蜜桃,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亚洲国产日韩a综合在线

當前位置: 首頁 > 所有學科 > 數(shù)學

中班數(shù)學練習題,幼兒園中班數(shù)學練習題分成與合成怎樣講解2+()=5

  • 數(shù)學
  • 2023-06-08
目錄
  • 中班數(shù)學教案比較大小
  • 幼兒園中班數(shù)學教案
  • 幼兒園中班數(shù)學教案
  • 幼兒園中班數(shù)學練習題分成與合成怎樣講解2+()=5
  • 幼兒園中班數(shù)學教案

  • 中班數(shù)學教案比較大小

    【精選】幼兒園中班數(shù)學教案8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nèi)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shù)慕虒W方法。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幼兒園中班數(shù)學教案8篇,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中班數(shù)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正確感知和判斷7以內(nèi)的數(shù)量。

    2、復習鞏固5、6、7這3個數(shù)。

    3、引導幼兒逐步建立數(shù)的守恒的觀念。

    活動準備:

    數(shù)字卡5-7,圖片蘋果、梨、桔子樹,蘋果、梨、桔子各一盆,五只小兔圖,六只小貓圖,七只小狗圖,幼兒操作材料,筆。

    活動過程:

    (一)小猴摘水果

    1、小猴家里有一個果園,他在果園里種了很多果樹。秋天到了,他種的水果都成熟了,小猴想請我們小朋友一起到他的果園里去參觀,看一看果園里有些什么水果?你們想不想去?(幼兒:想)那我們就一起去吧?。ǔ鍪緢D一)

    2、小朋友你們看梨樹上有幾只梨?蘋果樹上有幾只蘋果?桔子樹上有幾只桔子?幼:蘋果樹上有5只梨;梨樹上有6只蘋果;桔子樹上有7只桔子。

    (二)給水果排隊

    1、果園里的水果都成熟了,小猴把它們一個一個摘下來,摘了三盆水果。(見圖二)

    師:激液第一盆是什么水果?第二盆是什么水果?第三盆是什么水果?

    幼:第一盆是蘋果。第二盆是梨。第三盆是桔子。

    師:第一盆有幾只蘋果?五只蘋果可以用數(shù)字幾表示?(出示數(shù)字5)

    幼:第一盆有5只梨,五只梨可以用數(shù)字5來表示。

    師:第二盆有幾只梨?六只梨可以用數(shù)字幾表示?(出示數(shù)字6)

    幼:第二盆有6只梨,六只梨可以用數(shù)字6來表示。

    師:第三盆有幾只桔子?七只桔子可以用數(shù)字幾表示?(出示數(shù)字7)

    幼:第三盆有7只桔子,七只桔子局臘可以用數(shù)字7來表示。

    2、小猴請小朋友幫他把這三盆水果按數(shù)量順序從少到多排好隊,應該怎么排呢?

    幼:這三盆水果應該5只蘋果排在第一、6只梨排在第二、7只桔子排在第三。

    (三)分水果1、小猴非常高興,摘了那么多的水果,他想把這些水果分給他的好朋友吃,讓大家一起來嘗一嘗??矗⌒『锵葋淼叫⊥眉?,他想把水果分給小兔吃。(圖三)小朋友看看有幾只小兔?

    幼:有5只小兔。師:小猴請小朋友幫他想一想,該把哪一種水果分給小兔,才是正好每只小兔分一只,不多也不少呢?

    幼:小猴把蘋果分給小兔吃,才是正好每只小兔分一只,不多也不少。

    師:為什么把蘋果分給小兔呢?

    幼:因為蘋果和小兔一樣多,都是5。

    小朋友你們分對了,小兔和小猴高興得跳了起來。

    2、看!小猴來到小貓家,他想把水果分給小貓吃。(見圖四)小朋友看看有幾只小貓?

    幼:有6只小貓。

    師:小猴該把哪一種水果分給小貓,才是正好每只小貓分一只,不多也不少呢?

    幼:小猴把梨分給小貓吃,才是正好每只小貓分一只,不多也不少。

    師:為什么把蘋果分給小貓?

    幼:因為梨和小貓一樣多,都是6。

    師:小朋友你們分對了,小貓和小猴高興得跳起了舞。

    3、瞧!小猴又來到了小狗家,他想桐鉛滑把水果分給小狗吃。(圖五)有幾只小狗?

    幼:有7只小狗師:小猴該把哪一種水果分給小狗,才是正好每只小狗分一只,不多也不少呢?

    幼:小猴把桔子分給小狗吃,才是正好每只小狗分一只,不多也不少。

    師:為什么把桔子分給小狗幼:因為橘子和小狗一樣多,都是7。

    小朋友你們分對了,小狗和小猴也高興得跳起了舞。

    (四)分組練習:

    1、小猴感謝小朋友幫他分水果,他還帶來一些練習題,考考小朋友。第一題:添、去點子。按照題目上給的數(shù)字添圓點或去圓點。第二題:按順序填空格。按照題目中圓點多少的順序在空格里印上相應的圓點。第三題:連線。按題目中給的數(shù)字和動物一一對應起來。

    小猴還說如果哪個小朋友全做對了,就邀請小朋友到他家里去做客。

    2、幼兒操作,教師及家長巡回指導。

    (五)作業(yè)評價

    (六)活動結束:

    師:小猴的果園里還有很多的果樹,果樹上有很多的水果,我們一起去幫它摘下來好嗎?

    幼兒園中班數(shù)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發(fā)現(xiàn)并比較不同葉子的差別,有重點地說出葉子的特征。

    2、能按不同條件給葉子分類,了解幾種特殊的葉子,感受葉子的多樣性和奇特性。

    3、培養(yǎng)細致的觀察力和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5、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活動重難點:

    了解幾種特殊的葉子,感受葉子的多樣性和奇特性

    比較不同葉子的差別,有重點地說出葉子的特征。

    活動準備:

    1、幼兒事先采集的葉子。

    2、不同的葉子實物和圖片。

    3、分類盒、紙、筆。

    活動過程:

    1、分享交流采集葉子的成果。

    (幼兒的桌上陳列有采集來的各種葉子)師:大家來相互說一說,你采集到了什么葉子,它是什么樣的?

    2、比較不同葉子的差別,有重點地說出葉子的特征。

    (1)師:這些葉子一樣嗎?有什么不同?

    教師引導幼兒觀察說出葉子的不同之處,并通過實物投影儀展示比較有關葉子。

    教師小結:葉子有各種各樣的,顏色、形狀、大小、葉脈、邊緣都不一樣。

    (2)師:葉子有共同的特征嗎?

    教師小結:每片葉子都有葉肉、葉脈和葉柄。

    3、給葉子分類(1)教師:你會給葉子分類嗎,看看誰和誰一家?為什么要這樣分,給他們做個標記。

    幼兒在分類盒中將葉子分類,并制作分類標記。

    (2)請幼兒講述分類情況。

    4、了解幾種特殊的葉子。

    (1)了解可以吃的葉子。

    師:葉子可以吃嗎?你吃過什么樣的葉子?

    教師(出示一些蔬菜):你吃過這些菜的葉子嗎?你還吃過哪些菜的葉子?

    (2)了解有特殊本領的葉子。

    教師(出示盆栽含羞草、豬籠草和毛氈苔、合歡的圖片):你認識這是什么植物嗎?他們的葉子可有著特殊的本領。

    教師演示、介紹這四種植物葉子的特殊本領。

    5、總結性談話。

    師:你看了那么多有趣的葉子,覺得大自然奇妙嗎?大自然中是個神奇的大寶庫,有許許多多的奧秘,等著我們?nèi)ヌ剿靼l(fā)現(xiàn)。

    活動延伸:

    孩子收集不同的樹葉,使孩子積累有關葉子的經(jīng)驗。

    教學反思

    這次的活動,是孩子們發(fā)現(xiàn)葉子而引發(fā)的,通過今天的教學活動,可以看出,幼兒對此活動也很感興趣,表現(xiàn)得非?;钴S。也是從今天來看,孩子們的興趣還遠遠不止是老師所想到的這些,而是更多、更加廣泛。

    幼兒園中班數(shù)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不受粗細的干擾,按照物體的長短排序。

    2、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體會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3、有興趣參加數(shù)學活動。

    4、培養(yǎng)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比較長短差別明顯的5個物體,按從長到短活從短到長的順序排列。

    活動難點:

    能大膽描述自己的排列順序。

    活動準備:

    1、長短不同的4個紙條.

    2、長頸鹿爸爸、媽媽、哥哥、妹妹和自己的圖片。

    3、數(shù)學幼兒用書、水彩筆。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復習比較長短并排序

    1、將幼兒分成9組,每組幼兒發(fā)一組長短不同的紙條。

    師:請小朋友看一看桌上的彩色紙條,比一比誰最長,再找出最短的,和比較長的。

    幼兒自由操作。

    2、鼓勵幼兒自由探索

    師:找出來以后請小朋友為這三根紙條排序,怎么樣才能讓這三根紙條整整齊齊的排好隊呢?

    幼兒自由操作,引導幼兒描述排序的順序:從長到短或從短到長。

    3、在增添一張紙條,引導幼兒再次排序。

    師:現(xiàn)在小朋友手上又多了一張紙條,請小朋友看看它應該怎么加入這個隊當中呢?

    幼兒自由操作,教師巡視、指導并給與評論。

    二、教師設置情景導入活動,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1、師:冬天來了,長頸鹿媽媽給長頸鹿爸爸、哥哥、妹妹和自己一人買了一條圍巾。小朋友,請你們猜一猜,這5條圍巾分別應該給誰呢?

    教師引導幼兒比較長頸鹿一家脖子的長短,并按脖子的長短進行排序。再次基礎引導幼兒比較圍巾的長短,將圍巾按長短排序,為長頸鹿一家選擇合適的圍巾。

    2、教師指導幼兒完成幼兒用書內(nèi)容。將長頸鹿的圍巾按照從長到短的順序分別圖上紅色、藍色、黃色、綠色、紫色。

    活動反思:

    今天是本學期的家長開放日,考慮到務必要照顧到每一個幼兒,所以我選擇了幼兒喜歡的數(shù)學活動——《按長短排序》來做今天的.活動內(nèi)容。因為本次活動有幼兒操作環(huán)節(jié),也會用到幼兒用書?;顒右婚_始,我首先給每組幼兒發(fā)放了三張不用顏色不同長短的紙條,讓幼兒先觀察這幾張紙條有什么不同,幼兒很快就觀察出來了。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優(yōu)點是照顧到了每一個幼兒,幼兒都能近距離的看到排序的過程。缺點是準備的紙條不夠,有一組幼兒差一張紙條。那么在以后的學具準備過程中一定要細心,差一張就是這次活動的缺陷。第二個環(huán)節(jié),請長頸鹿的一家來參加我們的活動,長頸鹿一家的圖卡做的特別生動,所以小朋友一看就特別感興趣,一眼就能分清誰是爸爸、誰是媽媽、誰是哥哥、誰是妹妹。也能分清他們的高矮程度,知道最長的圍巾應該給爸爸、第二長圍巾應該給媽媽、第三長圍巾應該給哥哥……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請幼兒給長頸鹿一家的圍巾涂色,在涂前兩條圍巾的顏色時,小朋友還能分清誰長誰短,還剩三條的時候,就感覺小朋友有點模糊了,不知道接下來該排那一條了,這時候我就讓小朋友將涂過顏色的兩條圍巾用手遮住,然后在不受干擾的情況下再來看一看。小朋友一下就看出來了,知道哪一條才是應該排在第三的,接下來我就用同樣的辦法,讓幼兒找出了排在第四的和第五的,分別涂上了綠色和橙色。大部分幼兒都涂得很好,只有極少數(shù)動作慢的小朋友沒有涂完??傊诒敬位顒又杏變憾己芘浜?,積極性也比較高,在幼兒分組操作時,看到了幼兒的個體差異,在對于接受慢的幼兒給予了及時的支持和幫助,在今后的教學活動中,也要注重幼兒個體差異,并實施重點關注。在準備教具的時候也要吸取這次活動的經(jīng)驗,認真準備、仔細檢查。避免在以后的教學活動過程中再出現(xiàn)類似的問題。

    幼兒園中班數(shù)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在鞏固幼兒對9以內(nèi)數(shù)的認識,培養(yǎng)幼兒按數(shù)量分類的能力。

    2、 培養(yǎng)幼兒對數(shù)學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畫有6個點、7個點、8個點、9個點的紙制瓢蟲若干

    2、一棵有6個點、7個點、8個點、9個點的樹葉的大樹

    活動過程:

    1、引起興趣

    今天,諸老師邀請了一個非??蓯鄣呐笥褋砦覀儼嗬铮虏滤钦l?

    教師與幼兒共同玩手指游戲小瓢蟲,引起幼兒游戲的興趣。

    小瓢蟲,小瓢蟲(上下彎曲手指),

    爬來爬去的小瓢蟲(四指作爬行狀),

    緊緊追上大害蟲(加快爬行速度),

    一口把它吃干凈(停下,作吃狀)。

    2、領養(yǎng)瓢蟲

    那么多小瓢蟲,讓我們來找個小瓢蟲做朋友吧。(每個幼兒領養(yǎng)一個小瓢蟲)。

    我們一起來看看我們可愛的小瓢蟲朋友們,看看他們有什么不同嗎?引導幼兒數(shù)數(shù)瓢蟲上有幾個點,用這個方法來確定是幾星瓢蟲。

    *小瓢蟲都有自己的名字,看!它身上有幾點就是幾星瓢蟲了!

    *請你數(shù)一數(shù)你的瓢蟲寶寶背上有幾點?你是怎樣數(shù)的?(小結:可以從上數(shù)到下或者從左數(shù)到右)

    *你的朋友是六星瓢蟲的站出來,請幼兒幫助檢查。

    *你的朋友是七星瓢蟲的站出來,請幼兒幫助檢查。

    *你的朋友是八星瓢蟲的站出來,請幼兒幫助檢查。

    *你的朋友是九星瓢蟲的站出來,請幼兒幫助檢查。

    3、幫助瓢蟲分家

    小瓢蟲剛和我說,他們很希望小朋友幫他們一個忙,他們最近造了3幢漂亮的房子,可是就5幢房子,卻有那么多小瓢蟲,這可怎么辦呢?(引導幼兒能說出按瓢蟲背上點的多少進行分類)

    請幼兒幫助小瓢蟲分家。

    4、幫助瓢蟲找樹葉

    小瓢蟲開心極了,有了自己的家,他們還希望請小朋友能幫它們找到它們活動的小樹葉(請幼兒找到相應的有相同點數(shù)的樹葉,并將瓢蟲放到相應的數(shù)字樹葉上)讓我們和可愛的小瓢蟲一起去玩吧!

    幼兒園中班數(shù)學教案 篇5

    1.活動目標

    (1)理解自然數(shù)列中的每一個數(shù)都比它前面的一個數(shù)多"1",比它后的一個數(shù)少"1";

    (2)在比較數(shù)量多少的基礎上,能掌握6以內(nèi)的相鄰數(shù);

    (3)發(fā)展比較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

    2.活動準備

    提供三種顏色不同的磁鐵各7個,大數(shù)字卡1-7,小數(shù)字卡與幼兒人數(shù)相等。

    3.活動過程

    Ⅰ導入

    (1)今天我們請來了好多個穿著不同顏色衣服的磁鐵寶寶,讓我們數(shù)一數(shù)有幾個磁鐵寶寶。

    教師指導幼兒手口一到的點數(shù)。

    Ⅱ幼兒第一次操作

    (2)比較數(shù)量的多少。

    分別取三種顏色不同的磁鐵各六個,一一對應排成三橫排,中間一排的磁鐵不動,讓三排磁鐵變得一排比一排多一個。

    提問:"怎樣才能排得到?"

    教師指導幼兒讓三排的磁鐵變得一排比一排多一個。

    Ⅲ分享經(jīng)驗

    (3)找出相應的數(shù)字卡。

    讓幼兒找出相應的數(shù)字卡擺在桌面上。

    提問:"比6少1的數(shù)是幾,應排在哪里;比6多1的數(shù)是幾,應該排在哪里?"

    教師引導幼兒6有兩個相鄰的好朋友,一個是比6少1的5,排在6的前面,一個是比6多1的7,排在6的后面。

    Ⅳ幼兒再次操作

    (4)玩一玩、擺一擺。

    組織幼兒討論6的好朋友是幾和幾,根據(jù)前面的方法與經(jīng)驗,引導幼兒借助雪花片、數(shù)字卡片等加以驗證

    提問:"6的好朋友是幾和幾?"

    教師引導幼兒說出6的好鄰居是5和7。

    (5)玩找朋友競賽的游戲:幼兒分成5個人一組,排成三排,當教師說到4是,幼兒馬上排成2、3、4三排,中間一排人不要動。看看哪組小朋友排得又快又對,這一組就是勝利者。

    4.活動延伸

    在玩一玩、認一認區(qū)投放1到10的數(shù)字卡片及不同顏色的雪花片若干個,讓幼兒進一步探索10以內(nèi)的各數(shù)的相鄰數(shù)。

    幼兒園中班數(shù)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4添上1是5,5可以表示所有數(shù)量為5的物體。

    2、培養(yǎng)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活動準備:

    教具:水果圖片、樹葉圖片若干

    學具:樹葉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拍手游戲:現(xiàn)在請小朋友跟著肖老師來玩拍手游戲

    2、師:小朋友,肖老師問你,1添上1是幾?

    幼:肖老師,我告訴你,1添上1是2.

    師:小朋友,肖老師問你,2添上1是幾?

    、、、、、、

    3、看數(shù)字做動作:教師出示數(shù)字1——4,幼兒根據(jù)數(shù)字做相應數(shù)量的

    動作)

    4、接著說數(shù):教師隨意說數(shù)字,幼兒接著說下去,如:教師說1,幼兒

    接著說2、3、4

    二、學習5的形成

    1、小朋友,秋天到了,看看都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2、蘋果樹上的果實成熟了,今天小狗要去摘蘋果吃。我們看看它摘了

    幾個蘋果,是怎么摘的/

    教師扮演小黃狗,摘蘋果,先摘4個蘋果。

    小黃狗的蘋果摘好了,我們來數(shù)數(shù)它一共摘了幾個蘋果?

    小狗剛想走了,想起了要送一個蘋果給小花狗吃,于是又回去摘了1個蘋果,現(xiàn)在我們來看看小黃狗一共摘到了幾只蘋果吧!

    教師帶領幼兒一起說4個蘋果添上1個蘋果有5個蘋果。

    小黃狗一共摘了5個蘋果。

    3、秋天來了,樹上的葉子也慢慢地變黃了,黃了的樹葉會掉到地上去,

    成了落葉。

    教師演示一棵樹上落下來了4片樹葉。

    接著又落下來了一片。

    引導孩子說出4片落葉添上1片落葉有5片落葉。

    4、以相類似的形式引導幼兒學習5的形成。

    5、小朋友,4片落葉添上1片落葉有5片落葉,那我們就知道了4添上

    1是5.

    三、拾落葉

    1、小朋友,秋天到了,你們也想去拾落葉嗎?

    2、教師為每張桌子發(fā)放好一定的落葉。

    3、請你們跟著老師一起去拾落葉吧,但是老師有一個要求就是要小朋

    友聽老師的指揮,老師請你先拾幾片,你就先拾幾片,然后拾幾片,還

    要邊操作邊說你是怎么做的。

    四、結束部分

    今天我們學習了4添上1是5。

    請小朋友下了課找一找教室里、家里,都有什么數(shù)量是5。

    幼兒園中班數(shù)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按樣式規(guī)律進行直線、圓形排列,嘗試多種變化的樣式。

    2、通過討論,集體或小組解決故事中遇到的問題。

    3、充分發(fā)揮孩子喜歡故事的天性,把故事中有用的辦法運用到日常生活中。

    4、樂意參與活動,體驗成功后的樂趣。

    5、引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圓形底盤、故事情節(jié)中涉及到的人物、建筑造型、彩色積木塊。

    【活動過程】

    一、鋪設直線:城堡前的小路

    1、引言:美麗的城堡里,住著一位漂亮的公主,城堡對面的小王子,深愛著這位公主。

    2、王子想要見到公主,可是城堡前的小路還沒鋪好,怎么辦(討論)

    3、根據(jù)已給的樣式提示,繼續(xù)鋪小路(直線樣式)

    4、鋪設多條小路,嘗試其他的樣式

    二、圓形排列:花園舞會

    1、王子終于見到了公主,決定舉行盛大的花園舞會,可小花園還沒建好,嘗試。利用樣式進行圓形排列,小組合作建造小花園

    2、展示每個小組的作品,隨著音樂聲與王子公主一起跳舞。

    三、高矮排列:怪獸入侵

    1、就在大家快樂的舞動著的時候,城堡對面來了個大怪獸,要把公主帶走。

    2、城堡里的高個子矮個子士兵們要排隊保護公主了。

    (討論:怪獸可以從任何一條小路進城堡,士兵應該怎么排隊形呢?)

    四、趕走怪獸:小朋友真棒,把怪獸趕走了,王子和公主說謝謝你們,現(xiàn)在王子和公主在城堡繼續(xù)快樂的跳舞。

    幼兒園中班數(shù)學教案 篇8

    目標:

    1、學習、理解“6”的組成,懂得交換兩個部分數(shù)的位置合起來總數(shù)不變的規(guī)律。

    2、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

    3、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yǎng)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4、培養(yǎng)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準備:

    背景圖一張,貼絨

    教具:

    小鴨子6個,數(shù)字卡:“1——6”若干,一袋糖果,玩具熊一個。

    學具:

    糖果與盤子,數(shù)字卡“1——5”每人一套,操作卡每人一套。

    活動過程:

    在音樂的伴奏下,老師抱著小熊開著汽車進課室。師:(出示小熊)小朋友們下午好,小熊聽說我們班的小朋友可聽話了,而且還特別的聰明能干,于是,小熊特意開著汽車給小朋友送來了一袋好東西,你們想不想知道小熊帶的是什么東西呢?請一位小朋友來摸摸,不要出聲,讓他悄悄告訴下一個小朋友,依次類推,最后,請最后一個小朋友來告訴大家。

    1、游戲:分糖果請每個小朋友給自己的盤子里放6個糖果。然后,用兩只手把這“6”顆糖拿在手里,有幾種拿法(強調(diào)兩只手里都必須有糖),大家都來試一試。請幼兒告訴老師是怎樣分的?教師相應擺出“6”的分解式,重復的去掉。教師小結“6”的五種分解形式。然后演示并講解兩個數(shù)交換位置總數(shù)不變。鞏固練習小熊說:中一班的小朋友真能干,它想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戲。

    游戲1:“對口令”。小熊出示數(shù)字卡“1”,請幼兒拿出數(shù)字卡“5”,并念兒歌“你出1,我對5,1和5合起來就是6”。依次交換。

    游戲2:“聽叫聲”。教師學一聲小貓叫,請幼兒學五聲小貓叫。依次交換小動物的叫聲。

    游戲3:“我們都是好朋友”。請每6個小朋友站成小圓形,邊手拉手走,邊念兒歌:“123,321,我們都是好朋友,好朋友,手拉手,你蹲下,我站起,(幼兒可以選擇站和蹲)6可以分成幾和幾?6可以分成x和x。(請一個幼兒說出)玩兩三遍。幼兒獨立操作。小熊說大家玩了這么久了,它想考一考小朋友。教師出示背景圖一張,請小朋友觀察,然后獨立操作。老師巡回指導。

    今天,小熊和小朋友玩的非常開心,現(xiàn)在小熊該回家了,讓我們一起開汽車送小熊回家吧。在《開汽車》的音樂聲中,幼兒模仿開汽車的動作離開教室。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目標很明確,就是學習理解“6”的組成,懂得交換兩個部分數(shù)的位置合起來總數(shù)不變的規(guī)律。因為數(shù)學知識具有邏輯性特別強的特點。我們應該在數(shù)學活動中應該提供一些滲透著正確的、幼兒可接受的、可感興趣的數(shù)概念的活動材料,讓幼兒通過與材料的相互作用,理解數(shù)學知識、發(fā)展思維能力。

    幼兒園中班數(shù)學教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shù)剡x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盯游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中班數(shù)學教案比較大小,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班數(shù)學教案比較大小 篇1

    活動目標

    你能正確判喊則纖斷7以內(nèi)數(shù)的多少。

    活動準備:

    1、貼絨藍色大圓片5個,紅色圓片從大到小6個,桔黃色小圓片7個;

    2、貼絨數(shù)字5、6、7,實物卡。

    活動過程

    一、集體活動。

    1、逐一出示圖片

    請小朋友仔細看,卡片上有幾個什么?

    2、正確判斷7以內(nèi)數(shù)量。

    出示圖一

    (1)黑板上有什么?哪種顏色的圓片最多?哪種顏色的圓片最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2)為什么我看時覺得紅圓片最多,橘黃圓片最少?

    (3)誰能想個辦法,換一種排法讓我們一看就清楚,誰的數(shù)目最多,誰的數(shù)目最少。

    (4)啟發(fā)幼兒將每種顏色片片排成一行

    現(xiàn)在看看誰最多、誰最少?

    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引導幼兒將三排圓片一一對應比較)

    請小朋友每一排有幾個圓片,誰來給每排圓片送數(shù)字朋友。

    3、小結。

    要想知道誰多誰少,不能看物體大、小,也不能看排隊長、短。

    而是要數(shù)一數(shù)每排有幾個,才能比出誰多誰少。

    二、小組活動。

    1、給最多的點子印數(shù)字。

    2、看標記貼圖形。

    3、按序填空格。

    4、添、去點子。

    5、印比6、7少的點子。

    中班數(shù)學教案比較大小 篇2

    設計背景

    幼兒午睡時都把鞋子擺放在床底下,一樣的鞋子尺碼不一樣,小朋友起床的時候卻分不清楚了,為此我設計了這個活動。

    活動目標

    1、運用感官感知物體的大小,發(fā)展幼兒初步的比較能力。

    2、通過觀察比較大小不同的物品,初步理解物體大小的相對關系。

    3、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4、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引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重點難點

    感知物體大小的相對關系

    活動準備

    皮球兔子籃子雨傘等教學掛圖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

    教師和小朋友做游戲。

    二、活動過程

    1、比較皮球的大?。狐S色球最大,紅色球不大也不小,藍色球最小。

    2、兔子找籃子:先把4只大小不一樣的兔子和籃子貼在小黑板上,然后讓4個小朋友連線,最后老師移動籃子配給一樣大小的兔子。

    3、展示掛圖:藍色云朵、綠草地、紅花、胡蘿卜、白菜、房子……

    小朋鄭仿友把胡蘿卜摘下來。

    小朋友把胡蘿卜和籃子連線,老師把胡蘿卜放進籃子。

    小朋友把大小不同的白菜放進籃子

    三、拓展延伸

    雨傘和數(shù)字搭配

    1、小朋友上黑板連線:4把大小不同的雨傘和數(shù)字1234連線

    2、教師發(fā)給每個小朋友一張圖畫,全體操作。

    教學反思

    活動結束時還有部分幼兒不會連線,特別是第2、3把雨傘容易連錯,下次教學應該突破這個難點。

    中班數(shù)學教案比較大小 篇3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找出較大的物體,會比較大小。

    2、培養(yǎng)幼兒的初步分析、比較能力。

    活動準備

    1、課件-數(shù)學卡

    2、不同大小,相同形狀的圖片,形狀標記、大小標記各若干個。

    活動過程

    1、出示數(shù)學卡比較

    教師:林子中大象和螞蟻是好朋友,大象和螞蟻雖然身材不一樣,但是他們互相幫助,大象的身材大,小螞蟻坐在大象的背上開心的玩。

    (1)小朋友看看,小螞蟻的身體和大象的身體比起來有什么不同?

    (小螞蟻的身體小,大象的身體大)

    (2)誰來說一說這是什么水果?(蘋果,草莓)

    哪一個水果大呢?我們用圓圈把它畫出來吧?

    (3)小狗和小蜜蜂也來玩了,小蜜蜂和小狗的身體誰更小呢?

    我們用小圓點把他畫出來吧。

    2、出示數(shù)學卡比較

    媽媽的衣服和孩子的衣服哪一個更大一些呢?

    (1)請幼兒觀察比較圖片中衣服,鞋子的大小。

    (幼兒相互說一說)

    (2)請幼兒聯(lián)想生活中,爸爸、媽媽和自己的衣服鞋子的大小。

    (3)請小朋友看這三張圖片,你認識他們嗎?

    (小雞,蝴蝶,大象。)

    教師:最大的動物,我們用圓圈畫出來,最小的動物,我們用圓點畫出來。

    (幼兒說,教師畫)

    3、按標記將相同形狀、不同顏色的圖形片分類。

    出示這些圖形片:

    (1)這是什么圖形片?該回哪個家?

    (幼兒講,老師操作大圖形片,我送你到大標記的家;

    小圖形片我送你到小標記的家。)

    (2)請幼兒把余下的圖形片送回家。

    (要求幼兒邊操作邊講述操作過程)

    4、游戲活動:《大豐收》

    老師帶大家到農(nóng)場(區(qū)域)去收水果和蔬菜,然后把它們送回家。

    (要求幼兒一邊送一邊講。)

    例:大蘿卜我送你到大標記的家。

    5、活動評價

    老師小結活動情況。

    中班數(shù)學教案比較大小 篇4

    活動目標:

    1、學習比較5個以內(nèi)物體的大小,找出最大和最小。

    2、簡單了解5個以內(nèi)物體的大小順序及排列關系。

    活動重點:

    學會比較5個以內(nèi)物體的大小,會簡。排序。

    活動難點:

    了解5個以內(nèi)物體的大小順序及排列關系。

    活動準備:

    1、教師材料:教具“猴子摘果”

    2、幼兒材料:操作卡“猴子摘果子”:《操作紙》第2冊第13-14頁。呼啦圈

    活動過程:

    1、兒歌導入。

    教師帶領幼兒一起念兒歌《大小歌》。

    2、教師指導操作。

    創(chuàng)設情境:水果豐收了,猴子一家去摘果子啦!

    ①認識大小。

    教師出示“猴子摘果子”中最大和最小的2只猴子。

    教師:“猜一猜誰是大猴、誰是小猴,為什么?”引導幼兒說出大猴大些,小猴小些。

    ②比大小。

    教師出示“猴子摘果子”中的5個桃子。

    教師:“猴子摘了5個桃子,想請我們比一比這5個桃子的大找出最大和最小的桃子?!狈謩e擺放在最前面和最后面,接著用相同的辦法比較剩下的3個桃子,找出比較大的和比較小的,按順序依次擺放在中間。小結:桃子是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的。(了解排列關系)

    3、游戲:跳圈

    請幼兒將呼啦圈進行有序排列,教師說口令,幼兒跳到對應的呼啦圈里。

    4、操作游戲。

    教師發(fā)放操作材料西瓜卡片,請幼兒比較西瓜的大小,找出最大和最小,進行有序排列。

    5、交流小結,收拾整理材料。

    中班數(shù)學教案比較大小 篇5

    活動目標

    1、按大小特征排序并進行相應的匹配。

    2、體驗數(shù)學集體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皮球大小各1個,圖片,幼兒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引題(出示大熊和小熊)

    師:今天老師請來了兩位客人,你們瞧!他們是誰???出示圖片(小熊大熊)兩只熊哪里不一樣?你們能猜出誰是大熊誰是小熊?。槭裁??(大熊要大,小熊要?。?/p>

    師:你們都認識了這兩位客人了,你們怎么跟他們打招呼?。浚ù笮芎?,小熊好)

    二、實物直觀比大小

    師:大熊和小熊想來做運動帶來了一個球(出示大皮球)。你們說這個球應該給誰呢?

    你們覺得這個球是大球還是小球???為什么?

    我再拿來一個球,現(xiàn)在請你來比一比,哪個球大,哪個球???你們是用什么辦法比出來的呀?

    (小結):原來,我們可以用眼睛看的方法比較出大小,一個東西是不能比大小的,只有找個好朋友跟它一起比,兩件東西一起比才能知道誰大誰小。(目測法)

    三、幼兒實物探索

    師:兩只熊啊,今天還帶了很多東西我們一起去看看?有什么呀?請你找出大的東西用手上的貼貼紙貼在它身上。教師和幼兒邊說邊檢驗。

    四、按大到小排序

    師:你們的小眼睛真靈,現(xiàn)在我要加大難度靠考考你們,咦?又滾來一個球,現(xiàn)在三個球請你看哪個最大哪個最???請個幼兒來從大到小來排排隊,再請個幼兒從小到大排排隊。

    五、分辨圖片大小

    師:兩只熊非常開心又來了一只熊,她來了,現(xiàn)在請小朋友哪個熊最大,哪個熊最???請幼兒從大到小排序。三只熊現(xiàn)在要去動物園找朋友做游戲??词鞘裁磩游铮磕隳芙o三只熊找到相應的好朋友嗎?為什么?

    小結:大熊要找大的動物做朋友,小熊要找小的動物做朋友,剩下來的動物就可以和中間的熊做朋友了。

    六、幼兒操作,檢驗

    師:動物園里還有很多其他的動物都已經(jīng)放在你們的小凳子底下了,你們拿出來看看,請幼兒舉起手中大的動物搖搖,再舉起最小的動物搖搖(幼兒上來粘貼)現(xiàn)在請你們幫他們找朋友吧。

    師:你們看,大熊中熊,小熊他們的朋友可真多啊,我們來看看這些動物是不是他們的好朋友?(比對大小,如發(fā)現(xiàn)錯誤,請幼兒指出糾正)

    七、延伸活動

    師:玩累了,我有兩塊正方形的餅干,你們用眼睛看不出大小的時候,有其他的好辦法知道誰大誰小嗎?

    這時候我有個好辦法,我們可以把兩塊餅干重疊在一起,一邊對齊,看看哪個有多出來邊緣那就哪個比較大。

    現(xiàn)在請小朋友到后面每人拿一塊餅干和不同顏色的好朋友疊在一起比一比看看誰的大,誰的小。

    八、舞蹈游戲:三只熊(用身體動作來表示大小)

    師:今天大家都很開心,我們來學學大熊和小熊的動作來跳舞吧,我們用身體來表示大熊,我們用縮起來動作來表示小熊,好好一起來跳舞吧。

    中班數(shù)學教案比較大小 篇6

    活動目標:

    1、目測比較同類物體的大小。

    2、體驗數(shù)學活動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帽子、裙子、鞋子、球、小熊各一大一小圖片;可愛小女孩、圣誕老人等教師操作圖片。

    2、幼兒操作手冊。

    活動過程:

    一、用魔術箱,引出大大熊和小小熊。

    1、師:“李老師今天帶了一個魔術箱,這個魔術箱里呀藏了2位小客人。你們想知道它們是誰嗎?”

    2、教師用變魔術的方式出示大小熊圖片,提問:“你們瞧!他們是誰???”兩只熊有什么地方不一樣?你們能猜出誰是大大熊,誰是小小熊?。槭裁??(大大熊要大,小小熊要小)

    3、師:“你們都認識了這兩位小客人,怎么跟他們打招呼?。俊保ù蟠笮芎?,小小熊好)

    二、實物直觀比大小。

    師:“大熊和小熊想來做運動帶來了一個球(出示大皮球),你們說這個球應該給誰呢?”

    師:“你們覺得這個球是大球還是小球啊?為什么?”

    師:“我再拿來一個球,現(xiàn)在請你來比一比,哪個球大,哪個球?。磕銈兪怯檬裁崔k法比出來的呀?”

    (小結):原來,我們可以用眼睛看的方法比較出大小,一個東西是不能比大小的,只有找個好朋友跟它

    一起比,兩件東西一起比才能知道誰大誰小。(目測法)

    三、目測法分辨物品的大小。

    師:大大熊和小小熊是我們的小客人,我們送給他們沒人一個禮物。李老師這邊還有幾位客人,這兒有不同的禮物要送給他們,可是有大有小,我們要這樣給他們分配禮物呢?

    教師分別出示可愛小女孩,圣誕老人,以及要送給他們的禮物大小各一份。

    1、師:“瞧,李老師給圣誕老人準備了兩雙漂亮的鞋子,看看哪一雙適合他呢?”(請幼兒上來指一指)

    2、小女孩一樣給她分別送上適合她的禮物,帽子和裙子。

    3、小結:我們剛才找的時候,只要找一個適合他們大小的禮物送給他們就對了。

    四、幼兒通過學習的目測法完成幼兒操作。

    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五、結束活動。

    幼兒操作完了后,送給爸爸媽媽去看看自己完成的棒不棒。

    中班數(shù)學教案比較大小 篇7

    教學內(nèi)容:

    小學數(shù)學第八冊P60例4,做一做及練習十第4至7題。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掌握小數(shù)大小的比較方法,會正確比較小數(shù)大小,加深對小數(shù)意義的理解。

    2、能力目標:在獨立自主、合作交流的活動中,培養(yǎng)遷移類推的能力和抽象概括的思維能力,滲透合作學習的方法。

    3、情感態(tài)度目標:使學生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提高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探究并概括小數(shù)大小的比較方法。

    教學難點:

    正確掌握“比較小數(shù)時,位數(shù)多的小數(shù)不一定就大?!?/p>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①同學們,黑板上有兩組方框,如果每組方框代表一個整數(shù),你覺得那個整數(shù)比較大?為什么?

    ②如果減少一個方框,哪個數(shù)大?為什么?誰能整數(shù)大小的比較方法?

    ③現(xiàn)在在這兩組方框中間點上小數(shù)點,你覺得哪個小數(shù)比較大呢?

    ④誰的猜想正確呢?只要我們認真學習這節(jié)課的知識,就能揭曉答案。板書課題,齊讀。

    二、探究建模

    ⒈教學例4

    ①同學們喜歡運動嗎?運動不僅有益健康,而且運動中還藏著許多數(shù)學知識,瞧,(出示主題圖)這是同學們舉行跳遠比賽的成績單,仔細觀察,這些小數(shù)有什么共同點?(都是兩位小數(shù),即位數(shù)相同。)那從信息中你能知道誰是第一名嗎?為什么?(比較小數(shù)的整數(shù)部分,3比2大,小數(shù)部分就不用比了,所以小明第一名)

    師:也就是說比較小數(shù)的大小要先看整數(shù)部分,大家同意嗎?(板書)

    ②剩下的三個小數(shù)整數(shù)部分都是幾?能比較大小嗎?聯(lián)系學過的整數(shù)大小比較的方法,4人小組討論討論,并把你的比較方法說給小組同學聽。

    ③匯報比較方法。

    哪個小組已經(jīng)討論出結果?誰來匯報。

    預設:先看它們的整數(shù)部分,都是2,就比較它們的十分位,9比8大,所以第二名是小軍。又因為2.84和2.88的十分位都是8,就比較它們的百分位,8比4大,所以小莉第三名,小紅第四名。

    誰能像他這樣再你們組是怎么比較的?3、4生說

    ④小結:像這樣(指板書)位數(shù)相同的小數(shù)我們是怎樣比較大小的?

    比較小數(shù)的大小,先看整數(shù)部分,整數(shù)部分大的小數(shù)就大,如果整數(shù)部分相同,就比較十分位,十分位大的小數(shù)就大,十分位相同,就比較百分位……一直比較出大小為止。

    ⒉看書質疑。

    剛才學習的就是課本60頁例題4,請大家快速閱讀并填寫例題。還有哪里不懂?

    老師有疑問:2.365和2.36誰大?三位小數(shù)一定比兩位小數(shù)大嗎?4人小組舉例討論,位數(shù)不同的小數(shù)怎樣比較?

    小數(shù)的大小比較與整數(shù)的大小比較方法有什么異同?

    小結:整數(shù)大小的比較,位數(shù)多的數(shù)就大,但是位數(shù)不同的小數(shù)比較大小時要注意不能根據(jù)位數(shù)的多少來判斷數(shù)的大小,而應按數(shù)位順序依次比較。

    ⒊做一做:

    完成做一做2組題目。指名匯報。重點問:4.723和4.79位數(shù)怎樣比較?

    三、鞏固提高

    ⒈練習十P65第5題。

    獨立完成,訂正時問:比較大小時,你想提醒同學們什么?(強調(diào):比較小數(shù)大小時要注意位數(shù)多的小數(shù)不一定大,要注意按數(shù)位順序逐位比較)

    ⒉練習十P65第6題。

    ⒊判斷題:

    6.809>6.79938.748<38.75

    ⒋提高題:

    回顧引入,填上23.56>23.□6,方框里填幾?為什么?

    如果填上<,該怎樣填寫數(shù)字?

    ⒌根據(jù)老師的題目,你能很快說出相應的小數(shù)嗎?

    ①比2.4大的小數(shù)有()個。

    ②比2.5小的小數(shù)有()個。

    ③你能說出既比2.4大又比2.5小的小數(shù)嗎?有多少個?

    ④你能說出既比2.4大又比2.5小的兩位小數(shù)嗎?有多少個?(9個,從2.41到2.49)

    四、總結全課: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五、布置作業(yè):練習十第4、7題。

    中班數(shù)學教案比較大小 篇8

    活動目標:

    小朋友應該逐步掌握數(shù)字的大小了,通過形象教學,以使兒童正確判斷7以內(nèi)數(shù)的多少。

    要求幼兒聽清老師的問題,并在集體面前大聲地回答。

    活動準備:

    教具:貼絨藍色大圓片5個,紅色圓片從大到小6個,桔黃色小圓片7個(圖一),貼絨數(shù)字5、6、7,實物卡(圖二~八)。

    學具:第一、二組:3排點圖卡(圖九)若干張,數(shù)字印章,印泥,幼兒用書畫面25;第三組:看標記貼圖形紙卡,糨糊,各種圖形紙片;第四組:填空格圖卡,點子印章;第五組:添、去點作業(yè)紙,鉛筆;第六組:印比6、6少的點子紙,印章。

    活動過程:

    1、集體活動。

    (1)逐一出示圖二~八,“請小朋友仔細看,卡片上有幾個什么?”

    (2)正確判斷7以內(nèi)數(shù)量。

    出示圖一,“黑板上有什么?”“哪種顏色的圓片最多?哪種顏色的圓片最少?你是怎么知道的?為什么我看時覺得紅圓片最多,橘黃圓片最少?誰能想個辦法,換一種排法讓我們一看就清楚,誰的數(shù)目最多,誰的數(shù)目最少?!眴l(fā)幼兒將每種顏色片片排成一行,“現(xiàn)在看看誰最多、誰最少?”“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薄耙龑в變簩⑷艌A片一一對應比較)請小朋友每一排有幾個圓片,誰來給每排圓片送數(shù)字朋友。

    (3)小結。

    要想知道誰多誰少,不能看物體大、小,也不能看排隊長、短。而是要數(shù)一數(shù)每排有幾個,才能比出誰多誰少。

    2、小組活動。

    一、二組,給最多的點子印數(shù)字。三組,看標記貼圖形。

    四組,按序填空格。五組,添、去點子。

    六組,印比6、7少的點子。

    中班數(shù)學教案比較大小 篇9

    設計說明

    游戲教學將小學數(shù)學教學與游戲結合起來,讓學生在玩中學,不僅開發(fā)了學生的`智力,而且活躍了學生的思維。

    1、借助游戲,趣味教學。

    這節(jié)課的內(nèi)容比較簡單,教學時以翻牌游戲貫穿課堂教學始終,巧妙地把游戲過程轉化為比較小數(shù)大小的探究過程。在游戲活動中,學生的思維得到充分發(fā)展,學習興趣高漲,既領悟了小數(shù)大小比較的方法,又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

    2、以學生為主體,自主探究新知。

    以學生為主體,即學生是教學過程中認識和發(fā)展的主體。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學生得到全面發(fā)展應是學生為主體的必有之義?;谝陨险J識,教學時要充分放手讓學生自主獲取新知,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討論交流、歸納總結形成知識上的共享,學習上的共贏。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感受數(shù)學的魅力,培養(yǎng)良好的自主學習的習慣。

    3、精心設計練習,鞏固新知。

    課堂練習是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和達到教學目的的主要途徑,是檢驗教學效果、及時反饋教學信息、發(fā)展學生思維的重要一環(huán)。同時,這節(jié)課涉及的每個練習都體現(xiàn)在“精”字上,針對性強。從根據(jù)跳遠成績單排名次,喚起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將數(shù)學知識和生活實際緊密聯(lián)系起來,使學生明確知識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鞏固練習更加突出了練習的有效性,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更讓學生體會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正方形卡片

    教學過程

    ⊙設疑導入

    (在黑板上貼出正方形卡片:□□□□、□□□□□)

    1、每張卡片的后面都藏有一個數(shù)字,這兩組卡片分別代表兩個整數(shù),引導學生比較哪個整數(shù)大,并說明原因。

    (后面的整數(shù)大,因為兩個整數(shù)比較大小時,要先看位數(shù),位數(shù)多的那個數(shù)就大)

    2、分別在兩組卡片中點上小數(shù)點,并比較哪個小數(shù)比較大。

    □□?!酢酢酢??!酢酢?/p>

    3、學生猜測大小。

    4、引入新課,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有趣的問題情境,抓住新舊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將整數(shù)的大小比較和小數(shù)的大小比較進行有機地銜接,有效地把握了學生學習知識的起點,明確了探究的方向,同時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探究新知

    1、課件出示教材40頁例5的情境圖和跳遠成績表。

    姓名

    成績/m

    小明

    3.05

    小紅

    2.84

    小莉

    2.88

    小軍

    2.93

    提問:從圖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引導學生依次說一說每位同學的跳遠成績)

    預設

    生1:從情境圖中我了解到了他們正在進行跳遠比賽。

    生2:從成績表中我了解到了他們的跳遠成績,小明的成績是3.05m,小紅的成績是2.84m,小莉的成績是2.88m,小軍的成績是2.93m。

    2、合作探究。

    (1)你能給他們排出名次嗎?(小明排第一,小軍排第二,小莉排第三,小紅排第四)

    (2)討論:你們是怎樣排出名次的?

    (3)請同學們按照課堂活動卡的提示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究。(詳見課堂活動卡)

    (4)匯報。

    預設

    組1:小明的跳遠成績的整數(shù)部分是3,比其他人的跳遠成績的整數(shù)部分大,所以小明排第一。

    組2:其余三人的跳遠成績的整數(shù)部分都是2,比較十分位上的數(shù)字,小軍的跳遠成績的十分位上是9,比小紅和小莉的跳遠成績的十分位上的8大,所以小軍排第二。小紅和小莉的跳遠成績的整數(shù)部分和十分位上的數(shù)字都相同,就比較百分位上的數(shù)字,因為8>4,所以小莉排第三,小紅排第四。

    中班數(shù)學教案比較大小 篇10

    設計背景

    小班的小朋友對事物特征的認知還不是很全面,所以我想通過這個活動讓幼兒對事物有更全面的認識。

    活動目標

    1、比較物體的大小,按大小規(guī)律排序。

    2、學習用對比的方法描述物體的特征。

    3、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5、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重點難點

    1、認識大和小的概念。

    活動準備

    大小不同的球(鞋子、衣服、毛巾等)。

    活動過程:

    一、認識大和小

    1、出示顏色和大小不同的兩個球,讓幼兒觀察這兩個球有什么不同?

    2、哪個球大?哪個球?。?/p>

    3、請幼兒觀察周圍的東西或者想想見過的東西,什么大,什么小?

    二、學習比較大小的方法

    出示大小差別不大的兩個球。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哪個球大,哪個球小?

    教師小結:

    1、把兩個球擺放在一起,就知道誰長,誰短。

    2、出示大小不同的3個球,比一比哪個球大,哪個球小。

    3、誰最大?誰最小?

    4、用“xx比xx大,xx比xx小”句式來3個球的大小。

    教學反思

    在這教學過程中,幼兒都能積極的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都能把自己所看見過的物體拿來做比較。

    中班數(shù)學教案比較大小 篇11

    活動目標:

    1、運用感官感知物體的大小,以發(fā)展幼兒初步的比較能力。

    2、能用“大”或“小”來表述物體,培養(yǎng)幼兒參加數(shù)學活動的興趣。

    3、通過觀察比較和動手操作大小不同的物品,初步理解物體大小的相對關系。活動準備:玩具貓一大一小兩個、大小房子、釣魚場地布置、大小禮物若干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師:

    今天老師給寶寶帶來兩個好朋友,它身體大大的我們就叫它大大,那它叫什么名字呢?我們來幫它起個名字吧。我們來和它們打個招呼吧!

    二、引導幼兒

    通過觀察比較感知物體的大小

    1、幼兒幫大大小小穿衣服師:寶寶,外面好冷啊,我們都穿了很多的衣服,你們看大大小小還沒有穿衣服呢,誰愿意幫它們穿上衣服?你為什么要把大衣服穿在大大身上,小衣服穿在小小身上?

    2、幼兒幫大大小小區(qū)分生活用品,聯(lián)系生活找大小。“在寶寶家是不是也是這樣呢?”

    3、幼兒釣魚送給大大小小

    (1)師:大大和小小要吃早餐了,你們知道它們最喜歡吃什么嗎?

    (2)教師交代要求

    (3)幼兒釣魚,分別送給大大和小小

    三、寶寶選禮物送給大大小小

    1、觀察比較教師準備的禮物,并區(qū)分大小。

    2、幼兒送禮物。

    四、結束部分師:

    我們一起去大大小小家做客去吧!

    幼兒園中班數(shù)學教案

    一、集合、數(shù)和量的概念

    每個孩子都有著與生俱來的數(shù)學能力,比如對玩具數(shù)量變化、音量大小、搭積木的高矮敗皮、物品的分類和排序等,孩子在游戲中無意識的表現(xiàn),已經(jīng)充分說明他們具有一定的數(shù)學能力了。

    1、對數(shù)量關系有明確清晰的認知,利用實物,讓孩子迅速理解物品數(shù)量關系;

    2、學習數(shù)數(shù),理解數(shù)字的實際意義后,開始學習數(shù)量的加減;

    3、懂得并且能很快說出相鄰數(shù)、序數(shù)、奇偶數(shù)(單雙數(shù))、數(shù)的大小等;

    4、認識事物的不同特點,比如大小、長短、高矮、粗細、寬窄、厚薄、輕重等,并且能夠分類或排序;

    5、會10以內(nèi)數(shù)的分和,能口算10以內(nèi)的加減法;

    6、對事物的大小、長短、高矮、粗細、寬窄、厚薄、輕重等有基本概念。

    二、幾何和空間概念

    2歲左右,孩子開始對圖形產(chǎn)生興趣,3歲已經(jīng)能夠正確找出相同的幾何圖形。幾何能力,除了可以培養(yǎng)孩子對圖形的辨識能力和空間思銀悔維能力,鋒枯正還幫助孩子提高抽象視覺能力。

    1、認識簡單的幾何圖形和幾何體,比如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正方體、球等;

    2、除了認識幾何圖形名稱,還能準確分辨它們的特征,比如正方形和長方形,圓柱體和球體等;

    3、 能通過分解和組合,認識平面和立體幾何之間的關系,相同與不同;

    4、能把幾何圖形與實物形狀對應聯(lián)系起來,對正方形、三角形等圖形進行等分;

    5、通過立體幾何,培養(yǎng)空間思維能力,包括地圖、地理方位、空間等,比如上下、左右、前后、里外等。

    三、時間概念

    給孩子時間啟蒙,用孩子感興趣的方式幫助他理解時間,養(yǎng)成時間觀念,是培養(yǎng)孩子時間管理意識的基礎,有助于形成孩子的動力定型,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終身有益。

    1、家長仔細觀察,及時調(diào)整和安排孩子的作息時間,給孩子逐步引入時間的概念;

    2、針對孩子的興趣點,幫助孩子理解早中晚,白天黑夜,今明后天,星期,四季等概念;

    3、通過不斷強調(diào)和重復的方式,讓孩子明白現(xiàn)在、過去、將來、以后、馬上、剛才、經(jīng)常等概念;

    4、認識鐘表,會看整點與半點,并且能根據(jù)時鐘進行時間管理,分辨出具體時間該做什么事。

    用孩子聽得懂的語言,感興趣的主題和游戲,從具體到抽象,真正培養(yǎng)孩子的數(shù)學思維!讓每個孩子都愛數(shù)學!

    幼兒園中班數(shù)學練習題分成與合成怎樣講解2+()=5

    精選幼兒園中班數(shù)學教案模板7篇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幼兒園中班數(shù)學教案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中班數(shù)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正確感知此6少的數(shù)量,理解數(shù)的意義。

    2.引導幼兒積極地與材料互動,培養(yǎng)良好的操作習慣。

    3.讓幼兒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學具: 空塑料瓶若干,黃豆若干,1-7不同數(shù)量的實物紙條,1-6的數(shù)字一組一份。

    教具: 1-6的數(shù)字卡、1-6的加點卡、動物圖卡、大瓶子、背景圖、頭飾(火車頭)、磁帶。

    活動過程:

    1、以開火車游戲激發(fā)幼兒活動的興趣。

    老師拿點子、數(shù)卡、動物圖卡和孩子們進行問答游戲。

    師:嘿嘿,我的火車幾點開?(師隨機出示6以內(nèi)的點卡、數(shù)卡)

    幼:嘿嘿,我的火車幾點開。

    師:嘿嘿,來了幾位小客人?(出示動物卡片)

    幼:嘿嘿,來了幾位小客人。(反復進行幾次)

    2、通過看看理解數(shù)字

    “6”來迎接我們了,6可以表示什么?(幼兒先講述,再示大瓶子)6還可以表示這個動物瓶上的6只小白兔。6只小白兔可以用幾個圓點來表示?請幼兒陸碰上前選一張。

    3、制作動物瓶感知此6少的數(shù)量。

    先讓幼兒找出比6少的動物圖卡片貼在瓶身上,再組織幼兒集中交流,將探索的結果用圓點表示出來。

    師幼:此6個圓點少的有5個、4個、3個、2個、1個。

    再次操作,鼓勵幼兒小組交流,介紹自己每個瓶身上貼了幾個小動物?請小朋友檢查是否正確,為什么?動物瓶上的數(shù)量可以用數(shù)字幾來表示?請小朋友到數(shù)字城找一找貼在6的下邊。

    4、將數(shù)字、實物、圖卡對應匹配

    請小朋友幫豆寶寶搬家,要仔細看好動物瓶上有幾只小動物就往瓶里放幾個豆寶寶,不能多也不能少,天冷了,趕快給它關好門,并在瓶蓋上貼上相應的數(shù)字。

    幼兒操作后,集體檢查個別幼兒。

    5、游戲:數(shù)字寶寶找朋友

    每個小朋友拿一個自己喜歡的數(shù)字掛在頭上,記住自己的數(shù)字是幾,由數(shù)字6開始按比自己小1的順序找朋友,找到的新朋友排在前面,按6、5、4、3、2、1的順序組成幾列長長的小車箱。

    師:嗚-我的火車要開了,小小車箱快快來。音樂響起,師幼開火車走出活動室,結束本次活動。

    幼兒園中班數(shù)學教案 篇2

    活動過程:

    一、小猴摘水果

    1、小猴家里有一個果園,他種的水果都成熟了,小早納談猴想請小朋友一起到他的果園里去參觀,看一看果園里有些什么水果呢?(打開電腦屏幕,讓孩子們進入電腦創(chuàng)設的情景。)

    2、梨樹上有幾只梨?蘋果樹上有幾只蘋果?柿子樹上有幾只柿子?

    (評析:這一部分主要讓幼兒目測數(shù)群,能不受物體排列形式的影響,正確的感知數(shù)群。)

    二、給水果排隊

    1、水果都成熟了,小猴把它們一個一個摘下來,摘了三盆水果。

    第一盆是什么水果?(在連接提問水果種類后轉入數(shù)的教學活動)

    第一盆有幾只梨?五只梨可以用數(shù)字幾表示?

    第一盆有幾只蘋果?五只蘋果可以用數(shù)茄枝字幾表示?

    第一盆有幾只柿子?五只柿子可以用數(shù)字幾表示?

    2、小猴請小朋友幫他把這三盆水果按數(shù)量順序從少到多排好隊,應該怎么排?

    三、分水果

    1、小猴非常高興,摘了那么多水果,他想把水果分給他的好朋友,讓大家嘗一嘗??矗⌒『锵葋淼叫⊥眉?,他想把水果分給小兔吃。

    有幾只小兔?

    小猴請小朋友幫他想一想,該把哪一種水果分給小兔,才是正好每只小兔分一只,不多也不少呢?(根據(jù)幼兒的回答,老師讓水果與動物匹配,讓幼兒逐步認識并感知數(shù)物匹配。)

    為什么把梨分給小兔呢?

    幼兒分錯時,提問:小兔都不要柿子或蘋果,把水果還給小猴了,為什么?幼兒分對了,動畫中每只小兔分到一只梨,非常高興,一起跳起來。

    2、看!小猴來到小貓家,他想把水果分給小貓吃。

    有幾只小貓?

    小猴該把哪一種水果分給小貓,才是正好每只小貓分一只,不多也不少呢?

    為什么把柿子分給小貓?

    3、小猴來到了小狗家,他想把水果分給小狗吃。

    有幾只小狗?

    小猴該把哪一種水果分給小狗,才是正好每只小狗分一只,不多也不少呢?

    為什么把蘋果分給小狗?

    四、分組練習:

    小猴感謝小朋友幫他分水果,他還帶來一些練習題,考考小朋友。

    第一組:添、去點子。按照題目上給的數(shù)字添圓點或去圓點。

    第二組:按順序填空格。按照題目中圓點多少的順序在空格里印上相應的圓點。

    第三組:找最多的圖形印數(shù)字。每組題目有三排圖形,看看哪一種圖形最多,給最多的一種圖形印上相應的數(shù)字。

    第四組:找一樣多的圓點印數(shù)字。每組題目有三排圓點,其中兩排圓點是一樣多的,把一樣多的圓點找出來,然后印上數(shù)字。

    幼兒園中班數(shù)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使幼兒目測數(shù)群,能不受物體排列形式的影響,正確感知7以內(nèi)的數(shù)量。

    2、讓幼兒學習按數(shù)匹配實物。

    3、啟發(fā)幼兒用語言講述操作過程。

    4、讓孩子們能正確判斷數(shù)量。

    5、了解數(shù)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shù)字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活動重難點】

    重點:讓幼兒學習不受物體排列形式的影響,正確感知7以內(nèi)的數(shù)量。

    難點:引導幼兒討論數(shù)量相等的不同物體可不可以放在一起?

    【活動準備】

    1、教具:實物卡6張(有動物卡、植物卡),紅、綠貼絨籃子各一個,貼絨數(shù)字6、7,數(shù)字卡4、5、6、7,空白卡6張。

    2、學具:4、5、6、7的數(shù)字杯、實物卡若干。5、6、7的實物卡、圓點卡、短線卡、數(shù)字卡若干。5、6、7的實物卡、數(shù)字卡若干。每人一張數(shù)字卡和實物卡。錄音帶。

    【活動過程】

    一、集體活動

    1、復習3、4、5、6、7的數(shù)字:玩認讀數(shù)字的游戲。

    2、目測數(shù)群出示實物卡。提問:黑板上有什么?它們各有幾個?我們再為這些實物卡送數(shù)字朋友。

    3、按數(shù)擺放卡片出示紅、綠色的籃子,請小朋友把數(shù)量一樣多的卡片放在同一個籃子里。(邊操作邊講)提問:放得對不對?為什么?數(shù)量一樣多的不同實物可不可以放在一起?為什么?誰來給它們送數(shù)字朋友?

    4、集體游戲:找朋友(配音樂)第一遍,幼兒手持實物卡找數(shù)字朋友;第二遍,幼兒手持數(shù)字卡找實物。

    二、小組活動第一組,給實物卡送短線卡、圓點卡和數(shù)字卡。

    第二組,給數(shù)字杯子送禮物。

    第三組,給實物卡送數(shù)字卡。

    三、活動評價

    1、請幾個小朋友出來講自己的操作過程。

    2、教師小結。

    3、復習游戲:找飛機場(鞏固對數(shù)字4、5、6、7的認識)

    教學反思:

    數(shù)學活動對于小朋友來說是個很愉快的課程,因為整節(jié)活動中游戲的時間多,而且小朋友動手操作的機會比較多,但是要讓孩子們能真正的理解這節(jié)教學活動的內(nèi)容,并做到熟練掌握、靈活運用卻不是那么容易。

    幼兒園中班數(shù)學教案 篇4

    幼兒園中班數(shù)學教案:數(shù)字口袋找朋友

    活動目標:

    1.鞏固幼兒對7以內(nèi)數(shù)量的認識,能按數(shù)字匹配實物并比較數(shù)量的多少。

    2.能仔細地觀察和尋找實物卡?;顒訙蕚洌?/p>

    1.教具:1~7的數(shù)字大口袋(口袋既可以用粉筆畫在黑板上,也可以用紙剪個空心口袋貼在磁板上,并在袋口寫上1~7的數(shù)字),大展示板(磁性),磁鐵(與實物卡的數(shù)量相等)。

    2.學具:提供幼兒制作的1~7數(shù)量的實物卡(卡片數(shù)量為幼兒人數(shù)的兩至三倍,形式有點卡、實物印章卡,有用皺紋紙制作的紙球卡等)。

    3.活動前將卡片藏在活動室的每個角落。

    活動過程:

    (一)提問導入。

    1.教師:每個人都需要朋友,因為只有和朋友在一起才不會感到寂寞和孤獨。

    2.教師出示數(shù)字口袋:可是昨天數(shù)字口袋的卡片朋友生氣了,結果卡片朋友就從口袋里跑出來,躲起來不想見它。數(shù)字口袋沒有朋友玩,覺得很寂寞,想請小朋友幫助它找到自己的卡片朋友。

    3.教師引導幼兒思考:卡片會躲在活動室的哪些地方呢?

    (二)幼兒尋找實物卡片。

    1.教師:你找到了幾張卡片?是在哪里找到的?

    2.教師:哪個小朋友找得最多,是幾張?哪個小朋友找得最少?是幾張?

    (三)按數(shù)字匹配實物卡片。

    1.引導幼兒根據(jù)數(shù)字逐一匹配相應數(shù)量的實物卡片。

    (1)教師:誰找到了數(shù)量是1的卡片?請你把卡片貼在數(shù)字口袋的下面。

    (2)教師:誰找到了數(shù)量是2的卡片?也請你把卡片貼在數(shù)字2的下面……

    2.教師引導幼兒逐一檢查數(shù)字與實物卡片上的數(shù)量是否一致。

    (四)比較卡片數(shù)量的多與少。

    1.教師:哪個數(shù)字的朋友最多?哪個數(shù)字的朋友最少?

    2.教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活動延伸:

    區(qū)域活動:在益智區(qū)提供釣魚竿和“小魚”,讓幼兒進行釣魚比賽,比較數(shù)量的多少。在數(shù)學區(qū)提供撲克牌,玩“抽烏龜”的游戲,鞏固對數(shù)量的認識;提供幼兒用書第15頁的操作材料進行“數(shù)物接龍”游戲。在結構區(qū)提供各種插塑玩具,讓幼兒拼搭數(shù)字。

    幼兒園中班數(shù)學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奔跑的古古》這個故事中,存在著許多的數(shù)學活動,在湖水上飄落花瓣的數(shù)量,在天空中飛揚的柳絮的數(shù)量等都可以作為數(shù)學活動的切入點。根據(jù)《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的要求,我們從古古請客這個情景出發(fā),重點在于讓幼兒能夠用數(shù)數(shù)的辦法來比較物體的多少,同時在《指南》的要求范圍內(nèi),適當?shù)卦黾恿嘶顒拥碾y度,讓孩子們通過具體形象的操作,去感受理解7和8之間的關系.進一步理解形成的含義。

    活動目標:

    1.能夠通過對應數(shù)數(shù)的方式比較兩組物體的多與少;

    2.學習8的形成,知道7個添上1個就是8個;

    3.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喜歡數(shù)學活動。

    活動重難點:

    1.重點:能夠通過對應數(shù)數(shù)的方式比較兩組物體的多與少。

    2.難點:學習8的形成,知道7個添上1個就是8個。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小花籃若干,桃花瓣若干,小椅子若干,繪本角色頭飾9個,學習單和筆人手一份。

    2.經(jīng)驗準備:幼兒已閱讀《奔跑的古古》的繪本。

    活動過程:

    一、創(chuàng)設請客情境,導入活動

    教師扮演故事中的古古,引起幼兒的興趣。教師創(chuàng)設請客情境,導入活動。

    師:今天古古要請故事中小伙伴去他的家里做客,我們來看看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事情呢?

    二、游戲:古古請客

    1.教師扮演古古,布置請客的場景(擺放7張椅子),并請8名幼兒分別帶上不同的頭飾,扮演小客人開始“入座的游戲”。

    2.教師引導幼兒討論“古古家里的小椅子夠小客人坐嗎?誰多誰少?”“如何讓每個小客人都有一把椅子坐?”

    3.教師小結:“7把椅子添上1把就可以讓8個小客人都有椅子了?!?/p>

    三、游戲:古古送禮物

    1.教師給每組分發(fā)小花籃(每組8個幼兒扮演客人,1個幼兒扮演古古),在小花籃里放7瓣花瓣,請一組的幼兒將小花籃中的花瓣送給小客人們,每個客人送一瓣花瓣。

    2.引導幼兒數(shù)數(shù)花瓣的數(shù)量并討論“是否每個客人都能收到小花瓣呢?誰多誰少?”

    3.教師引導幼兒討論應該如何才能讓每個客人都收到一瓣桃花瓣呢?并請幾名幼兒分享交流,同時扮演古古再次送花瓣。

    四、操作活動

    1.教師介紹學習單上的任務。

    2.教師分發(fā)學習單和筆,觀察并指導幼兒。

    五、活動結束

    請幼兒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制作桃花瓣,并送桃花瓣給鄰居好朋友,看制作的桃花瓣的數(shù)量多還是鄰居好朋友的人數(shù)多。

    幼兒園中班數(shù)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通過對實際物品的操作,理解8的實際含義。

    2、運用目測、動手操作材料,感知數(shù)量8、體會數(shù)學活動的快樂。

    3、培養(yǎng)幼兒對數(shù)字的認識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5、引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重難點:

    理解8的實際意義

    活動準備:

    ‘8’的數(shù)字卡片,邀請8位大班幼兒,設置小超市—內(nèi)置書、盒子、牙刷、筆、(物品圖片),幼兒練習本,教師圖片等

    活動過程:

    一、復習7以內(nèi)的任意數(shù)

    1、為幼兒介紹超市,他們是來邀請大家去超市參加活動的。要求: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找出‘超市中任意物品的數(shù)量’,把數(shù)數(shù)結果展示在展板。獎勵一個星!

    二、分享自己的發(fā)現(xiàn),感知‘8’

    1、幼兒相續(xù)自己的發(fā)現(xiàn)—例3把勺子、4見衣服、5個小鈴———請幼兒來自己是怎么發(fā)現(xiàn)數(shù)量的

    2、在超市里發(fā)現(xiàn)那么多的數(shù)量為的’8’物品,請問幼兒有誰認識’8’的?

    出示數(shù)字卡片8,一起8像什么?

    3、小結:8除了可表示超市里的那些物品外,請孩子來還可以表示其他物品?(還可以在自己的身體上找)

    4、教師出示圖片,請幼兒目測圖片上的原形—分別依顏色將圖形分類,出數(shù)量是8的圖形。

    三、運用自己的認識,作業(yè)’8’

    1、感知,了解了8的含義后,請幼兒完成相關作業(yè)練習;

    2、教師講評,提醒幼兒:凡是數(shù)數(shù)合起來有8樣(種)的物品,飾件都可用’8’表示;

    3、活動結束后可找找在幼兒園里,有哪些東西是可用8來表示的;

    活動延伸:

    1、依班級幼兒能力表現(xiàn),設置相關作業(yè)投置益智區(qū),供幼兒練習;

    2、家園配合:利用生活,游戲等,幫助幼兒充分理解8

    活動反思:

    幼兒其實有自己的很多經(jīng)驗,只是這些經(jīng)驗是零碎的,缺乏性的,教師最大的任務是幫幼兒把這些零散的經(jīng)驗總結概括出來并進行提升。而我在上課一開始就犯了這方面的錯誤,沒有把幼兒對“8”的認識經(jīng)驗進行總結提升,仍舊使幼兒的這一經(jīng)驗處于零散狀態(tài)。另外,這個提問本身能發(fā)展幼兒的想象力,卻因為我語言上缺乏引導性,使它丟失了應有的價值,這就說明我沒有做好幼兒的引導者,違背了《新綱要》宗旨和要求。但是不管怎樣,我相信通過自己不斷的反思和改進,這些問題都會一個個被解決,并且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

    幼兒園中班數(shù)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發(fā)展目測力、判斷力。

    2.在與圓形的比較中學正確感知橢圓形。

    3.能根據(jù)其特征在許多圖形中找出橢圓形。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內(nèi)容:

    有趣的橢圓形。

    活動準備:

    1.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形卡片一套 。

    2.課件一個(秋姑娘送禮物的畫面)。

    3.圓形、橢圓形卡片人手一套。

    4.操作紙、油畫棒。

    5.實物:盒子、碟子、樹葉、蘋果、檸檬、雞蛋、籃子等 。

    課程實錄:

    一、導入活動

    復習已經(jīng)認識的圖形。

    師:“看,誰來了?”(出示秋姑娘送禮物的畫面)。

    幼:“秋姑娘?!?/p>

    師:“秋天來了,秋姑娘給我們送來了許多禮物,我們一起來看看有什么禮物?

    幼:“有餅干。”

    師:“這些餅干是什么形狀的?

    幼:“這是三角形的草莓味餅干?!?/p>

    幼:“有正方形的蘋果味餅干?!?/p>

    幼:“還有長方形的香蕉味餅干?!?/p>

    幼:“還有圓圓的`香橙味餅干。”

    評析:通過秋姑娘送禮物,讓幼兒復習已經(jīng)認識的圖形,為學習認識橢圓形做好知識準備。

    二、認識橢圓形。

    師:請小朋友拿出手中的兩張卡片(圓形和橢圓形),找一找哪個是長長的圓、扁扁的圓?

    幼:這個比圓形長的圓是橢圓形。

    師:我們把這個長長、扁扁的圓 評析:叫做橢圓形。

    評析: 幼兒 根據(jù)老師提示,能把圓形和橢圓形進行比較,找出 長長、扁扁的圓。

    三、比較圓形和橢圓形

    (1)比較相同點。請幼兒摸圓形和橢圓形的邊緣,引導其觀察發(fā)現(xiàn)相同點:都是沒有角的。

    (2)區(qū)別不同點。把圓形、橢圓形中心重疊放置,讓幼兒進行比較觀察,然后請幼兒將自己的兩個圖形從中心上、下、左、右對折打開,每張紙上出現(xiàn)“十”折印,分別說圓形、橢圓形的四道折印各有什么不同?

    評析: 幼兒通過操作和探索,主動地學習找出圓形和橢圓形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給他們營造了一個寬松、愉快的心理氣氛,為發(fā)揮幼兒的主體性創(chuàng)造了條件。

    四、找橢圓形。

    出示盒子、碟子、樹葉、蘋果、檸檬、雞蛋、籃子、哈密瓜等。

    師:調(diào)皮的橢圓形要和我們捉迷藏,我們一起找一找哪些東西象橢圓形?

    幼:雞蛋象橢圓形。

    幼:盒子的面是橢圓形。

    幼:樹葉是橢圓形的。

    幼:籃子的底面是橢圓形。

    幼:哈密瓜象橢圓形。

    幼:碟子也是橢圓形的。

    評析:橢圓形的。通過出示實物進一步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而且讓幼兒在寬松的氛圍里自由地和同伴交流,不僅鍛煉了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而且增強了其大膽發(fā)言的信心。

    四、給橢圓形寶寶涂色。

    指導幼兒在幾何圖形組成的畫中找出橢圓形,并給橢圓形涂上顏色。

    評析:幼兒的操作興趣高漲主動性、積極性得到了充分調(diào)動,在探索中獲得了學習經(jīng)驗。

    區(qū)角活動: 在科學角里投放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形、橢圓形,讓幼兒用圖形組合成各種物體。

    教師自評: 整個活動目標明確,層次清楚,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推進,達到了預期的目標和效果。

    園長點評:孩子們在活動中通過觀察、比較、分析等方法區(qū)分了圓形和橢圓形的不同,認識了橢圓形,能正確掌握圓形和橢圓形的名稱,了解橢圓形的特點,在操作活動中,幼兒能按照老師的要求進行操作,幼兒的操作習慣較好,在整個活動中,幼兒的常規(guī)也很不錯,能積極的舉手回答問題,幼兒的活動興趣濃。教師以啟發(fā)、引導的方式,充分調(diào)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并以“游戲”貫穿活動始終,讓幼兒在玩中獲得知識,習得經(jīng)驗,真正體現(xiàn)玩中學,學中樂。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的目標是通過操作,感知圓形和橢圓形的不同,了解橢圓形的主要特征。 提高觀察能力和比較能力。

    引導幼兒說出日常生活中見到過的類似橢圓形的物體。找找在教室里、幼兒園還看到過哪些橢圓形的物體,并小組記錄下來與同伴分享交流。孩子們在活動中收獲的不僅是對圓形和橢圓形,更重要的他們懂得如何去區(qū)別它們之間的不一樣。

    設計意圖

    數(shù)學是抽象性,思維性很強的一門學科,而游戲是幼兒學習的最好方法。在這節(jié)數(shù)學活動中,將教學目標和內(nèi)容巧妙地融入其中,大膽嘗試讓幼兒積極地參與操作,進一步認識橢圓形,培養(yǎng)幼兒擴散形思維。讓幼兒充分體驗到活動的樂趣,真正做到“玩中學”、“ 學中玩”。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操作習慣,激發(fā)幼兒參與數(shù)學活動的積極性。

    小百科:橢圓(Ellipse)是平面內(nèi)到定點F1、F2的距離之和等于常數(shù)(大于|F1F2|)的動點P的軌跡,F(xiàn)1、F2稱為橢圓的兩個焦點。其數(shù)學表達式為:|PF1|+|PF2|=2a(2a>|F1F2|)。

    幼兒園中班數(shù)學教案

    【精選】幼兒園中班數(shù)學教案匯編7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我?guī)痛蠹艺淼挠變簣@中班數(shù)學教案7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中班數(shù)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學習目測數(shù)群,能不受物體排列形式的影響,正確感知7以內(nèi)的數(shù)量。

    2、讓幼兒學習按數(shù)匹配實物。

    3、能用語言講述操作過程。 教學準備 實物卡(水果、蔬菜群數(shù)1—7)、籃子(2個)、數(shù)字卡(1—7)、操作紙(按數(shù)量畫圓圈)、口袋(36個)。 教學重點與難點 按數(shù)匹配實物,能用語言講述自己的活動。 教學方法與手段 探索操作法;實物圖片輔助教學。

    活動過程: 教師活動

    幼兒活動

    設計意圖

    一、組織幼兒進行集體活動。

    1、玩認讀數(shù)字的游戲。

    出示數(shù)字卡片,帶幼兒復習3、4、5、6、7的數(shù)字。

    2、引導幼兒目測數(shù)群。

    出示實物卡。師:圖片上有什么?它們各有幾個?誰來為這些實物卡送上數(shù)字朋友。

    3、組織活動:按數(shù)擺放卡片。(每組放兩種數(shù)量的卡片)

    (1)出示紅色、綠色的籃子。

    (2)提出要求:請小朋友們把數(shù)量一樣多的卡片放在同一個籃子里。

    (3)提問:放得對不對?這個籃子里的卡片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4)師:誰來給它們送數(shù)字朋友?

    看數(shù)字卡片,認讀數(shù)字。

    看圖片,進行數(shù)量的目測,并、送送數(shù)字卡片。

    按要求放卡片。

    答:數(shù)量一樣。

    個別幼兒送數(shù)字,大家一起檢查。 通過認讀游戲,來復習數(shù)字,能夠引起幼兒的興趣。在集體學習與操作中,讓幼兒理解數(shù)量與數(shù)字之間的關系,提高幼兒目測數(shù)群的能力,同時也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晌伏

    二、組織幼兒開展操作活動。

    1、操作:給數(shù)字口袋送禮物。

    要求:每人拿一個數(shù)字口袋,看好口袋上是數(shù)字幾,然后給數(shù)字口袋送上相應的卡片,卡片上的物品數(shù)量要跟口袋上的數(shù)字相等。一邊送還要一邊說:數(shù)字x,我送給你x只xx……

    2、操作:按數(shù)畫圓圈。

    要求:看下面是數(shù)字幾,然后在上面對應的格子里畫上幾個圓圈。一邊畫一邊說:數(shù)字x,我送你x個圓圈……

    3、指導幼兒進行操作。

    學說句子:數(shù)字x,我送給你x只xx……

    練習空手畫圓圈。

    進行操作,完成第一個內(nèi)容后再操作第二個內(nèi)容。 根據(jù)分組操作,鞏固幼兒對所學知識的掌握。

    三、進行活動評價。

    (1)師:“現(xiàn)在我們請幾個小朋友起來說一說自己的操作過程。”

    (2) 復習游戲:找飛機場(鞏固對數(shù)字 4、5、6、7的認識) 個別講述操作過襪升程。 幼兒講述操作的過程,又進一步得到了知識的鞏固。

    幼兒園中班數(shù)學教案 篇2

    一、活動背景:

    幼兒園數(shù)學是一門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有著自身的特點和規(guī)律,密切聯(lián)系幼兒的生活,結合幼兒生活實際和知識經(jīng)驗來設計數(shù)學活動,這樣易引起幼兒的情緒體驗,為其理解的接受。

    新《綱要》中指出:幼兒是教育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而非被動接受者,活動內(nèi)容必須與幼兒興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我想,作為教師,應根據(jù)幼兒的興趣、需要和原有經(jīng)驗,引導幼兒走向最近發(fā)展區(qū)。由此產(chǎn)生了中班數(shù)學——《摘果子》。摘果子是幼兒園中班數(shù)學教學的內(nèi)容,這一活動的重點和難點在于教師不僅要幫助幼兒復習鞏固5、6、7這3個數(shù),而且要引導幼兒逐步能夠不受物體的大小和排列形式的影響正確感知和判斷7以內(nèi)的數(shù)量。教師要引導幼兒逐步建立數(shù)的守恒的觀念。幼兒的思維有著直觀、形象性的特點,而數(shù)卻是抽象的概念,由于受幼兒心理特點和知識水平告謹老的限制,單一的圖片加上老師的講解等,往往不易調(diào)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幼兒理解和掌握會比較困難。因此我們通過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制作了教學課件,優(yōu)美的動畫配以輕快的音樂,充分調(diào)動了幼兒的感官,使幼兒在輕松的狀態(tài)下積極的學習。

    二、活動目標:

    1、正確感知和判斷7以內(nèi)的數(shù)量。

    2、復習鞏固5、6、7這3個數(shù)。

    3、引導幼兒逐步建立數(shù)的守恒的觀念。

    三、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儀、錄音機、磁帶、電視機、幼兒操作材料、筆。

    四、活動過程:

    (一)小猴摘水果

    1、 小猴家里有一個果園,他在果園里種了很多果樹。秋天到了,他種的水果都成熟了,小猴想請我們小朋友一起到他的果園里去參觀,看一看果園里有些什么水果?你們想不想去?(幼兒:想)那我們就一起去吧?。ǔ鍪緢D一)

    2、 小朋友你們看梨樹上有幾只梨?蘋果樹上有幾只蘋果?柿子樹上有幾只柿子?

    幼:梨樹上有5只梨;蘋果樹上有6只蘋果;柿子樹上有7只柿子。

    (評析:這一部分主要是讓幼兒目測數(shù)群,能不受物體排列形式的影響,正確的感知數(shù)群。)

    (二)給水果排隊

    1、 果園里的水果都成熟了,小猴把它們一個一個摘下來,摘了三盆水果。(見圖二)師:第一盆是什么水果?第二盆是什么水果?第三盆是什么水果?

    幼:第一盆是梨。第二盆是蘋果。第三盆是柿子。師:第一盆有幾只梨?五只梨可以用數(shù)字幾表示?(見圖三)

    幼:第一盆有5只梨,五只梨可以用數(shù)字5來表示。師:第二盆有幾只蘋果?六只蘋果可以用數(shù)字幾表示?(見圖四)

    幼:第二盆有6只蘋果,六只蘋果可以用數(shù)字6來表示。師:第三盆有幾只柿子?七只柿子可以用數(shù)字幾表示?(見圖五)

    幼:第三盆有7只柿子,七只柿子可以用數(shù)字7來表示。2、 小猴請小朋友幫他把這三盆水果按數(shù)量順序從少到多排好隊,應該怎么排呢?

    幼:這三盆水果應該5只梨排在第一、6只蘋果排在第二、7只柿子排在第三。(見圖六)

    (評析:這一部分主要使幼兒能進行數(shù)物匹配,明白每個數(shù)可以表示相同數(shù)量的物體,并且能根據(jù)數(shù)量的多少把物體按順序排隊。這一環(huán)節(jié)我設計成讓幼兒說出來老師操作并在屏幕上出現(xiàn)相應的數(shù)字。)

    (三)分水果

    1、 小猴非常高興,摘了那么多的水果,他想把這些水果分給他的好朋友吃,讓大家一起來嘗一嘗。

    看!小猴先來到小兔家,他想把水果分給小兔吃。(見圖七)小朋友看看有幾只小兔?

    幼:有5只小兔。師:小猴請小朋友幫他想一想,該把哪一種水果分給小兔,才是正好每只小兔分一只,不多也不少呢?

    幼:小猴把梨分給小兔吃,才是正好每只小兔分一只,不多也不少。(根據(jù)幼兒的回答,老師讓水果與動物匹配,讓幼兒逐步認識并感知數(shù)物匹配。)(見圖八)

    師:為什么把梨分給小兔呢?

    幼:因為正好梨和正好小兔一樣多,都是 5

    小朋友你們分對了,小兔和小猴高興得跳了起來。(見圖九)2、看!小猴來到小貓家,他想把水果分給小貓吃。(見圖十)小朋友看看有幾只小貓?

    幼:有6只小貓。

    師:小猴該把哪一種水果分給小貓,才是正好每只小貓分一只,不多也不少呢?

    幼:小猴把蘋果分給小貓吃,才是正好每只小貓分一只,不多也不少。(根據(jù)幼兒的回答,老師讓水果與動物匹配,讓幼兒逐步認識并感知數(shù)物匹配。)(見圖十一)

    師:為什么把蘋果分給小貓?

    幼:因為蘋果正好和小貓一樣多,都是6。

    師:小朋友你們分對了,小貓和小猴高興得跳起了舞。(見圖十二)3、瞧!小猴又來到了小狗家,他想把水果分給小狗吃。(見圖十三)有幾只小狗?

    幼:有7只小狗。

    師:小猴該把哪一種水果分給小狗,才是正好每只小狗分一只,不多也不少呢?

    幼:小猴把柿子分給小狗吃,才是正好每只小狗分一只,不多也不少。(根據(jù)幼兒的回答,老師讓水果與動物匹配,讓幼兒逐步認識并感知數(shù)物匹配。)(見圖十四)

    師:為什么把柿子分給小狗?

    幼:因為柿子正好和小狗一樣多,都是7。

    小朋友你們分對了,小狗和小猴也高興得跳起了舞。(見圖十五)

    (評析:這一部分讓幼兒在進一步正確的感知數(shù)群的基礎上,能將相同數(shù)量的物體一一對應起來。這一環(huán)節(jié)我設計成讓水果隨幼兒的回答進行移動的形式與動物一一匹配,使幼兒在選擇后清楚的看到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確:回答正確,小猴和小動物會隨歡快的音樂跳舞。)(四)分組練習:1、小猴感謝小朋友幫他分水果,他還帶來一些練習題,考考小朋友。第一組:添、去點子。按照題目上給的數(shù)字添圓點或去圓點。第二組:按順序填空格。按照題目中圓點多少的順序在空格里印上相應的圓點。第三組:連線。按題目中給的數(shù)字和動物一一對應起來。

    小猴還說如果哪個小朋友全做對了,就邀請小朋友到他家里去做客。

    2、幼兒操作,

    教師及家長巡回指導。

    (評析:這一部分繼續(xù)應用電腦動畫,依次展示以上題目的相應內(nèi)容,讓幼兒參與解題。這一部分可以使幼兒加深對7以內(nèi)數(shù)的認識。)

    (五)作業(yè)評價

    (六)活動結束:

    師:小猴的果園里還有很多的果樹,果樹上有很多的水果,我們一起去幫它摘下來好嗎?幼:好。

    師幼一邊聽音樂一邊做摘水果狀跳出教室。(放音樂)

    五、活動評價:

    《摘果子》這一活動運用了我們自行設計制作的多媒體課件進行輔助教學,這一課件以小猴與小朋友做游戲的形式展開并貫穿始終,讓孩子們在游戲的情境中進行思考和學習,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極佳的教學環(huán)境。通過這一活動的開展,我發(fā)現(xiàn)多媒體的運用是幼兒園數(shù)學教學突破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解決難點的有效途徑且每一部分結構緊湊,使幼兒在動眼、動手、動腦與動口的過程中掌握知識,鞏固記憶,發(fā)揮了幼兒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幼兒園中班數(shù)學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綱要》中指出:教育只有回歸幼兒生活,選擇其生活中感興趣的事物為探索活動的對象,讓幼兒在這其中獲得建構數(shù)經(jīng)驗,使數(shù)教育更能關注孩子的基本經(jīng)驗、當前需要和熱點話題,活動才更有價值。當前,我班正開展《我愛我家》的主題活動,在區(qū)域及集體活動中都涉及到了門牌號的概念,由此引發(fā)了孩子們對自己家的門牌號的關注及興趣;同時有部分孩子不住在高層,對住高樓缺乏一定的經(jīng)驗。考慮到孩子當前的興趣點、實際情況以及門牌號和孩子的生活密切相關,學習掌握之后又能回歸于生活中繼續(xù)實踐這幾點因素,我實施了本此活動。活動共分為兩個環(huán)節(jié):一、情境感知,理解門牌號和樓層及房間之間的對應關系;二、實踐操作,在鞏固和運用中感知數(shù)字在生活中的作用。

    活動目標:

    1、感受門牌號和樓層、房間之間的對應關系,感知數(shù)字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愿意積極思考,在交流、互動中努力解決找家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

    3、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重難點:

    能夠根據(jù)門牌號找到正確的房間位置。

    活動準備:

    樓房平面示范圖一張、樓房平面圖人手一張、寫有樓層號和門牌號的書信若干、標有幼兒門牌號的大頭貼若干、固體膠

    活動過程:

    一、游戲感知(復習樓層及房間的`數(shù)數(shù)方法)

    1、數(shù)樓層時從哪里開始數(shù)?

    2、數(shù)房間時從哪里開始數(shù)?

    小結:數(shù)樓層時要從下往上數(shù),數(shù)房間時要從左往右數(shù)。

    3、幼兒貼照片,住高樓。

    4、介紹一下自己住在第幾層樓的第幾間房間。

    二、情境感知(感知門牌號和樓層及房間之間的對應關系)

    1、問題引出:只有樓層號沒有房間號的信送給誰?

    2、得出結論:送東西或者找家的時候,一定要同時寫上樓層號和房間號,這樣才不會搞錯。

    3、學習看門牌號的方法:“0”前面的數(shù)字表示住在第幾層樓,“0”后面的數(shù)字表示住在第幾間房間。

    三、幼兒操作

    1、根據(jù)門牌號找家。

    2、交代要求:

    ①看“0”前后的兩個數(shù)字。

    ②數(shù)的時候注意方向。

    四、集體檢驗。

    1、介紹一下自己找家的好辦法。

    2、幼兒交流分享。

    活動反思:

    1、關于活動現(xiàn)場:

    ①照片的發(fā)放時機?;顒宇A設時,照片本應該在活動之前就交與幼兒手中。在教師邀請孩子住高樓時,幼兒直接操作。但現(xiàn)場執(zhí)教時,我交代了要求之后再分發(fā)照片,拖慢了環(huán)節(jié)的開展。這樣的調(diào)整影響到了整個活動的節(jié)奏,對孩子思維的思考上也產(chǎn)生了一定的阻礙,在日后的教學現(xiàn)場,教師更應冷靜思考,調(diào)整心態(tài),更好地做好課前的準備。

    ②操作時對于幼兒的指導。幼兒操作過程中,教師及時的指導非常必要和有效。!.快思.教案網(wǎng)!這是師幼之間一對一交流的好時機。但在本次活動中,我對孩子們個別指導的機會很少,偏向于對孩子操作結果對錯的分類擺放。以后在處理指導環(huán)節(jié)時,教師可先收集一部分幼兒做好的結果,選擇適當時機至前擺放,一方面不影響指導,另一方面也讓先操作好的孩子有檢驗同伴操作的時間。

    2、關于如何解釋幾零幾這一概念的斟酌。

    一開始,我采取的表述是第一個數(shù)字表示的是第幾層樓,第三個數(shù)字表示的是第幾個房間。但這樣的解釋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不知如何解釋中間的“0”這個數(shù)字。而且,第一和第三這樣的概念,也需要孩子們運用到左和右兩個方向的區(qū)分。所以,我換了一種方式:“0”前面的數(shù)字表示住在第幾層樓,“0”后面的數(shù)字表示住在第幾間,以“0”作為一個間隔符來解釋,這樣的表達對孩子來說似乎更加容易理解。

    3、關于幼兒操作錯誤率較高的原因。

    執(zhí)教活動之前,我了解了孩子對于數(shù)數(shù)方向的掌握情況?;旧纤械暮⒆佣贾缽哪睦镩_始數(shù)。但在操作門牌號的第幾層第幾間時,我發(fā)現(xiàn)孩子對于橫向數(shù)數(shù)的錯誤率較高。這到底是為什么?我反復思考過,原來平時教學中,牽涉到數(shù)數(shù)時,孩子們都能按照自己的習慣,從左到右的點數(shù),教師也習以為常了,不會用教學化的語言——從左到右來小結。因此,當活動中我以這樣陌生的語言小結時,模糊了孩子至前的經(jīng)驗,有的孩子左右不分,不知道教師小結的含義到底是什么?由此產(chǎn)生了橫向數(shù)數(shù)時錯誤率較高的現(xiàn)象。這樣的情況讓我明白到:無論是開放抑或平時的教學,數(shù)活動的語言一定要來源于孩子的小結,或是孩子們熟悉的言語,教師對幼兒行為背后的思考一定要更為深入,這樣才能從根本上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

    幼兒園中班數(shù)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感知數(shù)量的多少,在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2.掌握數(shù)量之間的一一對應關系,進一步提高對比觀察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3.理解數(shù)量7的多少不受大小、顏色、形狀、排列規(guī)律的影響。

    4.培養(yǎng)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5.樂意參與活動,體驗成功后的樂趣。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正確感知數(shù)量7的多少不受大小、顏色、形狀、排列規(guī)律的影響,掌握數(shù)量之間的一一對應關系。

    活動難點:

    理解數(shù)量7的守恒。

    活動準備:

    PPT課件,幼兒操作圖片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出示小海豚,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

    你們看誰來了?小海豚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海底世界要舉行音樂舞會了,但是參加舞會有兩個要求,第一小動物們要組隊參加,第二每隊必須是7個。你們聽清楚有什么要求了嗎?現(xiàn)在跟老師一起看看有那些小動物來參加舞會了。

    二、利用PPT,學習7的守恒。

    1.數(shù)量多少與大小無關

    大鯊魚和小烏龜來參加舞會了,小烏龜說:大鯊魚個數(shù)太多了,不能參加。大鯊魚說:我們不多,是你們太少了。你們來幫忙數(shù)一數(shù)小烏龜有幾個?大鯊魚有幾個?它們能不能參加呢?

    小結:鯊魚很大,烏龜很小,但是他們都是7個,都能參加舞會。

    2.數(shù)量多少與顏色無關

    下一個入場的是誰呢?有多少水母?能參加嗎?水母說:我們是按要求來的。小朋友仔細看這些水母它們一樣嗎?請你們分開來數(shù)一數(shù)紫色的有幾只?藍色的有幾只?是不是一樣多?

    小結:雖然水母顏色不一樣,但數(shù)量是一樣的,都是7個,都能參加舞會。

    3.數(shù)量多少與形狀無關

    小魚也成群結隊的游來了,有什么樣的小魚?它們能參加舞會嗎?圓圓的小魚有幾條?能參加嗎?長長的小魚有幾條?(六條)能參加嗎?原來還有一條小魚掉隊了,現(xiàn)在是幾條了?他們一樣多嗎?。

    小結:雖然小魚長得不一樣,但每隊都是7個,也能參加舞會。

    4.數(shù)量多少與排列方式無關

    音樂舞會開始了,第一個表演的是小章魚,有幾只章魚?它們隨音樂翩翩起舞,不停地變換隊形,一會變成人字形,現(xiàn)在變成了幾只?一會變成十字形,現(xiàn)在又變成了幾只?小結:雖然小章魚變換不同的隊形,但它們的個數(shù)沒有變化,還是7只。

    三、操作小動物圖片,鞏固7的守恒。

    1.小章魚的舞蹈太美了,其它小動物也想要表演,你們想幫它們排什么樣的隊形?

    2.現(xiàn)在請你打開信封,看看里面是誰?先把小動物擺成一排數(shù)數(shù)有幾個?

    3.展示幼兒給動物排好的隊形。它們排的什么隊形?每一種小動物有幾個?

    小結:雖然每種動物的樣子不一樣,大小不一樣,顏色不一樣,排的隊形也不一樣,但它們都是7個。

    四、活動結束

    小朋友們給小動物排的隊形可真好看,小動物很高興。小海豚說音樂舞會非常成功,謝謝小朋友們,小朋友再見。

    幼兒園中班數(shù)學教案 篇5

    設計思路:

    二期課改需要我們以整合的思想來實施新教材。 新>要求幼兒“從生活和游戲中感知事物的數(shù)量關系”,還要關注幼兒探索、操作、交流、問題解決和合作的能力。 幼兒在前些階段的學習中,已經(jīng)接觸和練習了數(shù)的形成、2、3、4的分合、組成等等。在此基礎上,中班下半學期年齡階段的孩子們可以學習5的組成,數(shù)的組成是加減法運算的基礎,是幼兒數(shù)學教育內(nèi)容之一,是幼兒生活中經(jīng)常接觸到的必備知識。依據(jù)二期課改的理念及新綱要的要求,通過創(chuàng)設相應環(huán)境,提供材料讓幼兒自己動手、動腦操作。引導幼兒去探索、體驗理解,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自己得出結論,并將自己獲得的知識用交流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

    內(nèi)容 學習6的組成

    標:

    1、在游戲活動中歸納、總結、學習6的組成。

    2、在操作活動中不斷探索數(shù)的多種分法,并學會記錄。

    3、發(fā)展動手操作能力及多維度思維能力。

    準備:

    花片、小樹、小動物圖片、紙盒、糖果、筆、紙、數(shù)字卡片等

    過程:

    一、湊數(shù)游戲《蘋果和生梨》

    請1個幼兒上來帶領大家玩湊數(shù)游戲。

    春天的花園里有個數(shù)學王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到數(shù)學王國找一找那些東西的數(shù)量是6,然后你可以把6的分成全玩出來,才可以到其它地方玩。把你的發(fā)現(xiàn)寫在紙上。

    二、幼兒分組操作

    1、根據(jù)自己的能力選擇游戲。

    2、教師巡回指導:重點指導有困難的幼兒,適當?shù)囊龑Ш蛶椭?/p>

    三、幼兒交流討論

    1、教師拍手,幼兒回到座位。剛才大家玩得很高興,能把自己的發(fā)現(xiàn)記錄在紙上,誰愿意來介紹自己的發(fā)現(xiàn)?在玩的過程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幼兒各自介紹自己的發(fā)現(xiàn)。

    四、學習6的組成

    1、教師:今天小貓的一家也到數(shù)學王國來玩了,數(shù)一數(shù)有幾只貓?用數(shù)字幾來表示?看看它們長得都一樣嗎?引導幼兒從貓的大小、顏色、花紋、蝴蝶結來分。

    2、幼兒自主講述,如6只貓可分成1只大貓5只小貓。教師根據(jù)幼兒講述用數(shù)字卡片貼在黑板上。教師:6有幾種分法?

    3、教師歸納:6有5種分法,6可以分成5和1,6可以……,它們合起來都是5送糖果。

    我們小朋友本領真大,不但學會6的組成,還學會了記錄,現(xiàn)在我們一起準備好,開上小汽車和小貓們一起到數(shù)學王國去玩吧。(聽音樂,幼兒做開汽車動作)

    數(shù)學王國到了,看看國王今天都準備了什么禮物?(各種糖果)

    國王還準備了這么多糖果盒子,請我們小朋友幫助他來包裝糖果。記住,每個盒子了只可以裝6粒糖果。你一邊裝一邊說,幾粒紅色的糖果、幾粒蘭色的糖果、或幾粒黃色的糖果、幾粒綠色糖,一共是6粒糖果。裝好以后你可以送給周圍的爸爸媽媽檢查一下,也可以給好朋友檢查一下,你對嗎?如果正確了就請你把糖帶回家,可送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

    幼兒園中班數(shù)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嘗試按一定規(guī)律排隊,體驗排序的規(guī)律和方法。

    2、初步建立幼兒的序數(shù)概念,并能從不同的方位準確說出動物的位置。

    教學準備:

    5個小動物玩具:小兔、小狗、小貓、小鴨、小象,1塊蓋布。

    教學過程:

    1、用可愛的小動物來引起幼兒的興趣。“今天有幾個小動物來我們班做客,你們想知道它們是誰嗎? ——出示小動物,散放在桌子上,讓孩子確認動物的名稱。

    2、“今天小動物要和我們玩排隊的游戲,咱們來給小動物排好隊吧!”指導孩子把小動物排成一橫排。

    3、分別從兩個不同的方向(左、右)引導孩子準確說出動物排在第幾位。然后用手指著從左數(shù)起,并問孩子:“請你來告訴我,從這邊數(shù),小兔排在第幾?”(讓孩子回答并指出小兔所在位置,如孩子回答對了;可用小兔來親親孩子的臉。)……讓孩子熟悉從左邊確定所有動物的位置。

    4、換個方向(從右邊)讓孩子說出動物的位置。手指向右邊:“現(xiàn)在我們從這一邊數(shù),排在第一的是誰?”“請你把排在第二的動物拿給我。”“小狗排在第幾?”用不同的提問方式讓孩子學會從不同的方向確認動物的準確位置。

    5、 可以將小動物擺成列的形式,再讓孩子確認動物的位置。能力強的孩子可結合數(shù)字卡來表示動物的位置。

    6、待孩子記清動物的排列順序后,用蓋布將動物蓋住,問孩子:“小動物來和我們捉迷藏;從前邊數(shù)第一個動物是誰?”“從后邊數(shù)第一個動物是誰?”孩子回答后揭開布檢驗是否正確,鞏固孩子的序數(shù)概念。

    幼兒園中班數(shù)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學習3的相鄰數(shù),培養(yǎng)幼兒對相鄰數(shù)的興趣。

    2.理解相鄰兩數(shù)多1少1的關系,知道3的相鄰數(shù)是2和4。

    活動準備

    1.課件:趣味練習--比較數(shù)量

    2.課件:趣味練習--數(shù)數(shù)(1-44)

    3.課件:趣味練習--到5 的數(shù)字(2-13)

    教學具圖片

    教學具圖片

    教學具圖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教師:小朋友,長頸鹿要帶著動物們來看大家了,你們高興嗎?

    猜猜看,長頸鹿帶著誰來了呢?

    二、展開

    1.出示圖片—數(shù)數(shù)

    教師引導幼兒觀察比較感知2、3之間的關系。

    (1)數(shù)一數(shù)來了幾頭奶牛? (2頭奶牛)

    (2)數(shù)一數(shù)來了幾頭黃牛?(3頭黃牛)

    請小朋友給他們找出數(shù)字朋友。

    (3) 奶牛和黃牛誰多誰少?奶牛比黃牛少幾頭?

    2比3少幾?

    你知道了3的一個好朋友是幾?

    (因為2比3少1,3的一個好朋友是2)

    2.引導幼兒操作比較3、4之間的關系。

    出示圖片—

    (1)第一張圖片上有幾條魚?(3條魚)

    (2)第二張圖片上有幾條魚?(4條魚)

    請你給它找出數(shù)字朋友吧!

    引導幼兒比較,得出答案,4比3多1,3的另一個好朋友是4。

    小結:剛才,我們一起給數(shù)字3找到了好朋友,它們是2和4,

    也就是說,3的好朋友是2和4。

    3.播放課件,驗證結果。

    (1)第一圖片,有3朵黃花。

    第二張圖片有2朵黃花,

    引導幼兒進行比較,得出2比3 少1,3的好朋友是2。

    繼續(xù)播放課件

    有4只勤勞的小螞蟻在干活,有3只瓢蟲在捉蟲子。

    引導比較,得出結論。4比3多1,3的好朋友是4。

    4.游戲:找朋友

    玩法:每個幼兒帶一個數(shù)字(2、3、4)的胸飾,戴數(shù)字4的幼兒做找朋友的人,

    聽著找朋友的音樂邊拍手邊找朋友,音樂停,每人找兩個朋友,一個是數(shù)字2,一個是數(shù)字4。

    找對了共同慶賀。游戲可反復進行。

    三、結束

    教師簡單講評,自然結束。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