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散數(shù)學(xué)第三章答案??(p∧?q) 前提1 ?p∨q 德摩根定律 p→q等值蘊含式 【1】?q∨r 前提2 q→r 等值蘊含式 ?r 前提3 ?q 拒取式 【2】?p 拒取式【由1,那么,離散數(shù)學(xué)第三章答案?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答案:
1、吸收率:設(shè)A,B是集合,則A∪(A∩B)=A,A∩(A∪B)=A;
2、A上既具有對稱性又具有反對稱性的關(guān)系有很多,例如:
I={<1,1>,<2,2>,<3,3>}就既具有對稱性又具有反對稱性;
3、A上所有不同劃分有5個,R1={{1},{2},{3}},R2={{1,2},{3}},R3={{1,3},{2}},R4={{1},{2,3}},R5={{1,2,3}};
4、
PQRP→(P∧Q)
FFFT
FFTT
FTFT
FTTT
TFFF
TFTF
TTFF
TTTT
5、在謂詞公式中,如果所有量詞都出現(xiàn)在公式的最前面,且它們的轄域為整個公式,則稱此公式為前束范式。
因為
p → q <=>┐p V q,
┐p V ┐q<=>┐(p V q) ,
p V (p V q)<=> p V p V q,
p ^ (p V q)<=> p ^ p V p ^q(這里V和^的用法很像數(shù)學(xué)中的"加號"和“乘號”)
所以第三題的
(┐p → q) → (q →┐p)
<=> (┐(┐p) V q) → (┐q V ┐p)
<=> (p V q) → (┐q V┐p)
<=>┐(p V q) V (┐q V┐p)
<=>┐(p V q) V ┐(q ^ p)
<=>┐((p V q) ^ (q ^ p) )
<=>┐( p ^ (q ^ p) V q^ (q ^ tp))
<=>┐( (p ^ q ^ p)V (q^ q ^ p))
<=>┐((p ^ q )V(q ^ p))
<=>┐((p ^ q )V(q ^ p))
<=>┐( p ^ q )
<=>┐p V ┐q
然后我TM發(fā)現(xiàn)答案一樣?。?/p>
太久沒玩數(shù)學(xué)感覺腦子都轉(zhuǎn)不動了,解了半天我居然忘了吸收律!
P∧(P∨Q)=P,
P∨(P∧Q)=P(這里是吸收律)
解題用上吸收律就會發(fā)現(xiàn)能跟圖中一樣一步到位!
總結(jié),圖中的(3)并沒有錯,謝謝~
A:趙去,B錢去,C孫去,D李去,E周去
(1)若趙去,錢也去,A→B=┐A∨B
(2)李,周兩人中必有一人去 D∨E
(3)錢,孫兩人中去切僅去一人 (B∧┐C)∨(┐B∧C)
(4)孫,李兩人同去或不同去 (┐C∧┐D)∨(C∧D)
(5)若周去,則趙,錢也同去 E→A∧B=┐E∨(A∧B)
五個取交集得
趙錢周,或?qū)O李
給定集合A={1,2,3},R,S均是A上的關(guān)系,R={<1,2>,<2,1>}UIA,S={<1,1>,<2,3>}.(1)畫出R,S的關(guān)系圖。(2)說明R,S所具有的性質(zhì)。(3)求R°S.
(1)s附加前提引入
(2)?svr 前提引入
(3)r(1)(2)析取三段論
(4)r->p 前提引入
(5)p (3)(4)析取三段論
(6)?pVq 前提引入
(7)q (5)(6)析取三段論
(8)s->q(1)(7)合取引入
以上就是離散數(shù)學(xué)第三章答案的全部內(nèi)容,A:趙去,B錢去,C孫去,D李去,E周去 (1)若趙去,錢也去, A→B=┐A∨B (2)李,周兩人中必有一人去 D∨E (3)錢,孫兩人中去切僅去一人 (B∧┐C)∨(┐B∧C)(4)孫,李兩人同去或不同去 (┐C∧┐D)∨(C∧D)(5)若周去,則趙,內(nèi)容來源于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真?zhèn)涡枳孕斜鎰e。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