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必修一提綱?分封制實施的具體背景那么,高一歷史必修一提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一、中國早期政治制度
分封制
目的:周天子為鞏固西周的統(tǒng)治。
對象:王族、功臣以及先代貴族。
權利:諸侯在封國內享有世襲統(tǒng)治權。
義務:對周天子定期朝貢,并提供軍賦和力役。
宗法制
核心內容:嫡長子繼承制,即周天子以嫡長子世代繼承最高執(zhí)政權力,其余諸子分封為諸侯,并對周王室處于附屬地位。
形成宗法等級:“周天子—諸侯—卿大夫—士”。
特點:按照血緣宗族關系分配政治權力,維護政治關系。
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
神權與王權的結合,如早期大規(guī)模的祭祀活動和商朝的占卜制。
以血緣關系為紐帶形成國家政治結構,如分封制和宗法制。
最高決策集團尚未形成權力的高度集中,如西周的諸侯國對于周王室處于附屬地位,但也是政治實體,諸侯以嫡長子繼承享有世襲統(tǒng)治權。
二、走向“大一統(tǒng)”的秦漢政治
秦的統(tǒng)一
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于公元前 221 年統(tǒng)一了天下。
統(tǒng)一的意義:結束了自春秋戰(zhàn)國以來數百年的割據混亂局面;擴大了統(tǒng)一帝國的規(guī)模,推動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
郡縣制和皇帝制度的建立
郡縣制的建立:秦統(tǒng)一后,秦始皇采納李斯的建議在全國推行郡縣制。郡是直屬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設置,縣隸屬于郡。郡設郡守等職官,分別執(zhí)掌行政、軍事、監(jiān)察職責??たh制的特點是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縣長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調動,不得世襲。
皇帝制度的建立:嬴政統(tǒng)一天下后,用“皇帝”稱號,稱“始皇帝”,確立了皇帝制度?;实壑贫鹊奶攸c是皇權至高無上。
三、君主專制政體的演進與強化
漢朝州刺史的設置漢武帝劃全國為十三個監(jiān)察區(qū),稱十三州部,每州設刺史一人,以監(jiān)察地方政治,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
唐朝三省六部制凡參加政事堂會議的其他官員也等同于宰相。相權一分為三,相互牽制,加強皇權;三省相互合作,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宋朝分割相權的措施設參知政事作為副宰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權,設樞密院分割宰相的軍權,設三司分割宰相的財政權。
元朝的行省制度為加強對地方的控制,實行行省制度,今天的浙江在元代屬于江浙行省,有兩個單列的行政區(qū)劃,即中書?。ㄖ陛牳估铮┖托海ü茌犖鞑睾退拇?、青海部分地區(qū))。行省制的意義:行省的設置便利了中央對地方的管理,強化了中央集權,為后世所沿用,影響深遠。利于鞏固和擴大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的統(tǒng)治,是中國省制的開始。

中國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管理制度演變的特點
中央政治制度演變特點:君權不斷加強,相權不斷削弱。
地方管理制度演變特點:地方權力不斷削弱,中央權力不斷加強。
四、專制時代晚期的政治形態(tài)
明朝內閣制度的確立明成祖朱棣時,為了解決廢除丞相制度帶來政務繁忙的弊端,加強專制,設立內閣制度。內閣作為皇帝處理國政的協助機構。起初以官位較低的官員入閣當值,后來入閣官員的權勢和地位逐漸提高。為防止內閣演變?yōu)槭聦嵣系呢┫啵运径Y監(jiān)的太監(jiān)予以牽制,導致明代政治黑暗。
清朝的軍機處清朝雍正年間,設立軍機處,是封建社會君主專制達到頂峰的標志。
君主專制制度加強對中國社會發(fā)展的影響君主專制制度在歷史上曾經起過鞏固封建統(tǒng)治,維護國家統(tǒng)一,促進經濟發(fā)展的積極作用,但明清以來君主專制制度空前強化,妨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成長,阻礙了中國社會的發(fā)展進步,與西方國家差距開始拉大。
以上就是高一歷史必修一提綱的全部內容,分封制實施的具體背景。